第180章 一网打尽(2 / 2)

晚清第一枭雄 左茂行 1202 字 2022-08-30

开矿、办厂、造船、公学、医学、造枪造炮……这些事业都是基础性、长久性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复兴会在九江全力兴办各项事业,这些举措都没有错,都应当坚持下来。

要怪,只能怪自己思路有问题。对付清军,尤其是对付人数上占优势的清军,还得从民众之中挖掘战争之伟力。

左七军也已经动员了民兵,但只是帮忙护送粮草补给、巡逻放哨。民兵的数量也很有限,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若把附近的百姓都动员过来,好歹也有几千人。要他们干什么呢?他们不能打仗,运粮放哨也不需要那么多人。

不如,挖战壕?对,挖一条深壕,封锁清军!

既然右二军已经切断了清军的粮道,不如严密封锁清军,等他们粮尽,自然不战自乱。

历史上,湘军名将曾国荃屡屡攻克太平军重镇。他的攻城办法非常简单粗暴:先率领一支孤军直迫敌军城下,打死也不撤退。然后开挖深壕,长期围困敌军。

湘军只需顶住敌军援军,保证粮草供应不缺,便能坐困太平军守军。只要城内粮尽,太平军必会不战自乱,湘军也能顺利攻下城池。

曾国荃号称“曾铁桶”,性格非常执拗,认准了的事,决不轻易放弃。曾国藩对他这个亲弟弟,自然是有求必应,在军火粮草上优先供应弟弟。

凭借这种简单、粗暴、笨拙的办法,曾国荃攻无不克,成为攻克天京的头号功臣。

湘军挖掘战壕,往往靠随军的军夫,或者以厚利招募民夫。

复兴会平分田地给百姓,耕者皆有其田。如今敌军侵袭家园,百姓皆受其害。复兴会以义激之,百姓焉能无动于衷?

果然,吴捷向百姓许以减租,再经过复兴会的深入动员,附近百姓踊跃过来支前。

在左七军保护下,几千名当地百姓,历时两天,在建昌至涂家埠,挖出一条两丈宽、一丈深的长壕。

清军南临修水,北面深壕,已陷入绝境。只等粮草一尽,必将不战自乱。

吴捷以左七军阻敌向北越过长壕,以右二军阻敌渡河。

清军开始小股小股地投降,吴捷令人向清军营中射出书信,准许清军投降,并保全清军官兵性命。

清军士气更加低落,但统帅马锡元不敢擅自投降,八旗兵统领音德布更是叫嚣死战到底。

当时,太平军执行排满政策,决不允许旗人投降,见一个杀一个。因为洪杨鼓吹满人是狐妖后代,希望借助排满政策争取汉人支持。

清军粮食渐尽,开始杀马取食。他们又拆毁营垒,准备破釜沉舟,与左七军决一死战。

吴捷见清军开始拆毁营垒,知道清军要突围,便传令全军,务要严格把守,不可使一名清军逃脱。

清军准备用营垒木料填塞长壕,从西北方向突围。左七军早有准备,集中火枪火炮对准清军的突围点。枪炮声一响,清军胆寒,转而抱着木料奔向修水。

真是兵败如山倒。就连宁死不降的八旗兵,也纷纷溃散,跳入修水中。

修水水深河宽,普通人难以泅渡。清军中会泅水的人不多,那些不会泅水的,互相争抢木板,企图靠木板游到对岸,却多被修水溺死。

右二军战船在修水中横行无忌,南岸也有水兵来回巡逻。清军就算游到南岸,也多被右二军斩杀。

败军混乱不堪,已经失去理性,成群结队的跳入修水。只有一个疯狂而固执的念头在支撑着他们:也许,我可能顺利浮到修水对面,捡回一条小命。

最后,清军统帅马锡元只得投降,八旗统领音德布自杀。

此役,吴捷俘虏清军四千余人,斩杀一千余人,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