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闻鼓制度,古已有之。历朝历代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上闻,叫做登闻鼓。
唐在东西两都并置登闻鼓,宋有登闻鼓院,简称鼓院,明代置於通政院。
封建王朝的登闻鼓只摆在首都。太平天国的登闻鼓制度则从天京朝门、东王府以至各地公署都普遍建立。从这一点来看,太平天国的登闻鼓制度是优于封建王朝的。
例如,1858年,天京被围急。李秀成请求出京调兵解救,洪秀全不准。过了几天,势急,李秀成到朝门击鼓,请洪秀全登殿重议。
天王登殿传奏。李秀成取得天王旨准,出京调兵,解救了天京。这便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有名的二破江南、江北大营。
吴捷镇守九江,同样在官署前布置登闻鼓,允许军民击鼓鸣冤。
总的来说,在复兴会治下,社会相对和谐,军民相安无事。登闻鼓已经沉寂多时,这一次又是所为何事?
众人的目光被登闻鼓所吸引。只见一个十**岁的妙龄女子,身材瘦弱,在高大的登闻鼓旁显得愈发瘦小。
一个值班军官急匆匆地从大门旁的值班室里跑了出来。他看到吴捷率领着一队洋人,担心那击鼓鸣冤的女子有碍观瞻,试图把那女子带到一边。
真是不巧,在洋人面前发生这种事。
吴捷感觉脸上无光,他转念一想,便吩咐哨兵把那女子叫过来。他要当着洋人的面,亲自为女子平冤。
那女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满目愁容,显得楚楚动人。好不容易平复下心情,她才娓娓道来,说出了自己的冤情。
原来,她叫张莹,父亲本是一名九江乡绅,童生出身。他是个酸腐书生,思想顽固,被复兴会剥夺了土地。此次九江之战,他头脑发热,跑到湘军塔齐布部当向导,为敌人出谋划策,犯下了叛国大罪。
湘军战败后逃往南昌,丢下了她父亲。论罪,当对她父亲处以斩首极刑。
张莹泪如雨下,说道:“小女子深受父母养育之恩,无以为报。民女张莹愿代父受罪,请大帅开恩,饶罪父一条生路。”
原来是这么回事,吴捷心中长舒一口气。他思索片刻,说道:
“古有缇莹上书救父,今有张莹代父受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欣赏你为父受过的勇气。但‘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即便我是大帅,也不能以权代法,更何况令尊犯的是叛国的重罪。
“不过,缇萦救父,汉文帝因之废除肉刑这种残酷的刑罚。依法论罪,令尊应判以斩首之刑。念及你诚心救父,我心不忍。不如这样,我提请司法部商议一下,看能否将斩首改为绞刑。
“我们华夏一贯主张死者为大,就算人犯了重罪,也要争取一个全尸。斩首之刑确实过于残酷,应该将其废除,将死刑统一改为绞刑,让死者得个全尸。此事能否成功,还得看司法部是否同意。令尊死罪难免,请你理解。”
张莹拜谢而去。
阿礼国等人在一旁看得真切,心中不禁感叹:这吴捷果真是个开明之人。作为一方说一不二的镇将,他能善待民众,废除酷刑,尊重司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