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李道宗得到军营生乱的消息已经是半个时辰后。
卫孝节之前只以为是小规模的动乱,因此想着自己平乱之后再报告,省得被问责,因此并未及时向李道宗和唐俭汇报。
却没想到这点小心思,彻底葬送了江陵城。
等李道宗赶到,整个江陵城的降兵已经全乱了。
恐惧和谣言就如同瘟疫一般,根本止不住。此时全城都是“唐军要杀光降兵”的说法,到后来甚至还流传出“唐军要屠城”的说法。
李道宗想解释,整个江陵城的降兵都疯魔了一般,谁听你的解释。
李道宗毕竟年轻,见到这局面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卫孝节见到李道宗,当即言道“总管,这些降兵早就串联好了,准备打开城门,投降北隋。我军收缴兵器的人一到,这群人就突然暴起,然后冲出营寨,向我军发起攻击。”
新兵给卫孝节推卸责任,卫孝节也给李道宗推卸责任。
看李道宗也顾不得细节和谁的责任,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平乱。
“到底有多少降兵参与到叛乱中?”
卫孝节当然也不知道,只得小声说道“大概,大概有一半以上。”
李道宗一阵眩晕,一半以上的降兵叛乱,至少有数千人之多,这么多人在城中乱起来,他拿什么来平叛。
而就在这时,城门守军来报,隋军突然向江陵城们发起了攻击。
惊雷和暴风雨一同夹杂在一起,向飘摇的江陵城袭来。
······
江陵城的混乱瞒不住城外的陈克敌,更何况这场动乱还是陈克敌有意识地在进行引导。虽说唐军和新兵、降兵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但没有大隋探子在其间四处活动,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整个江陵城的混乱也不会爆发的这么快,这么迅猛。
陈克敌选在乱起的时候发起总攻,就是想不给不给唐军一点反应的余地。
这年头,没人比黄明远更了解战船的重要性,也没人比黄明远更擅长将战船进行分类建设,差异化发展。
在长江之上,隋军的战船除了艨艟、斗舰、楼船、火船这种传统战船,还有一类新型船只,登城船。
这大船修的极高,以三层居多,甚至还有五层的。船只巨大,可容纳数百人。
到了攻城之时,这些战船贴近城墙,然后伸出勾爪,死死地扒住城墙。然后从顶层伸出十多座吊臂,沿着勾爪,铺到城墙之上。上面的士兵便能顺着吊臂,一路杀向城墙。
这些吊臂都用牛皮包裹的严严实实,还有铁板支撑,火烧不坏,石头也砸不烂。
而且船顶宽敞,多置床弩,以为掩护。
隋军五艘战船贴近了江陵南城,很快便有上千的军队从船上沿着铺好的道路,直扑向江陵城墙。
唐军主力只有不到八千人,其他的新兵、降兵无论是能力还是忠诚都差了许多。于是李道宗便将主力布置在东、西两个方向,而南、北两个方向的唐军则要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