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实行行省制(1 / 2)

协议终究还是签订了,大明江北的疆域全部交给大华管理。

大华在签订协议之后,已经撤出的华夏商号和关外商号也陆续进入江南各地。

关闭的商铺重新开业,老百姓手中的华夏币也能够重新使用,甚至可以足额的兑换现银。

兑换一波接着一波,但无论多少,大华都是照额支付,绝对不会拖欠任何人的兑换。

不出五天,兑换的风波就停了下来,老百姓再次对华夏银行的恢复了信心。

巨量的商品涌入大明所在的江南等地,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将物价打回到开战前的价位上。

老百姓得到实惠,自然是弹冠相庆,不过也因为大华的物资涌入,让很多别有用心的大明商人破产。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高价收购的物资,到最后只能积压在仓库里发霉,却对于大华的进入毫无办法。

不仅如此,这些协议中还明确了大华在明王朝境内开设工厂的一系列事宜。

商品进入的同时,许多的工厂也开始进入,这些工厂的集中区还有大华的军队保护。

明王朝彻底丧失了在自家地盘对大华进行限制的权力。

甚至一些想要动用黑暗手段的地方士绅和大户。

也不敢随便的动弹了,生怕大华的枪子不长眼。

北方几个地方,大华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规划。

甚至借助这次的事情,将整个大华疆域进行了重新划分。

布政使司不是特别合适,但可以效仿蒙元划分行省来治理。

全国划分为72个行省,包含当前所有的疆域。

唯一特殊的是,新大陆的二十四个行省,上面又设置了个临时机构新大陆总管府。

这个总管府的领头人还是李然,李然在那边的各项作为,能够保证新大陆的稳定。

当然这个任期也是受到了限制,李然最多还能在新大陆再呆五年。

五年之后,要么轮换到其他地方,要么就要回归中枢做总理大臣。

除了他之外,奥州五个行省,也是全部交给刘默来管理。

刘默的以夷制夷政策,在奥州大陆推行的很开。

那些所谓的西洋人和南洋、大华,甚至明王朝的人。

自己组织和雇佣军事力量,对奥州进行全面的恳拓。

将奥州野人打的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每天都有新的疆域被征服和安置。

这些彻底占领的土地将会由大华设置州府管理,土地和矿产则承包给这些开拓团体。

开拓团体的承包也是有期限的,最短是三十年,长的话不超过五十年。

一般都能够大赚一笔,甚至会出现开矿人口不足的情况发生。

出现这种情况,西洋人的开拓团倒是给他们带了个好头儿。

从非洲大陆购买了大量的昆仑奴过来。

其他的开拓团纷纷效仿,不到两年时间,奥州的昆仑奴人口将近七十万。

虽然比不上汉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但放任的话总归是个比较大的隐患。

大华只能出具新政策,对于这些贩卖过来的昆仑奴,全部要采用雇佣的形式。

也就是解除掉他们的奴隶身份,让这些人成为大华管理下的雇佣工。

生命和生存权益得到保障,开拓团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只能乖乖按照大华的规定,为这些昆仑奴登记上户籍。

每月发放一定比例的薪水,但总比没人可用的好。

南洋等地,除了南掌和暹罗之外,几乎全部被大华纳入直接管理。

南掌地区没有统一的体制,大华就扶持了个代理人成为南掌实际管理者。

真正权力实际上还是掌握在大华手中,有大华派出的南掌安抚经略使驻扎。

暹罗相对来说比较麻烦一些,阿瑜陀耶王朝,也就是常说的大城王朝,对于局势认识的很清楚。

对于大华那是毕恭毕敬,大华想要做什么,人家都是无条件的配合,让打谁打谁,让干啥干啥。

这大华连将他们并入的名义都没有,闹得政务院和军部两方都是挠掉了不少的头发。

大华要驻军,人家提供地方,而且生命这块地盘永久赠送给大华驻扎军队。

大华要向内陆通商,暹罗国王亲自带着队伍修筑公路。

让大华的商号能够进入任何想要到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