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文官们自然就不可能就这么过去了,迁都肯定是要组织的,他们也必须要搞事情!”</p>
“于是乎,就在永乐十八年,北平的宫殿即将完成的时候,在山东,爆发了一场起义!”</p>
“史书上被称为唐赛儿起义。”</p>
“他们打着白莲教的旗号,殺官兵,声名大噪!”</p>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正常的起义,是因为朱棣建顺天府,劳民伤财,导致民变。”</p>
“可实际上,这就是扯淡。”</p>
“首先,朱棣修建顺天府,人是从工部,与军队调集的!就算征调周边的民夫,他也是要个钱的,根本没有什么劳民一说,反而还能给那些活不下去,吃不饱饭,没有钱的人有工钱拿!你把这玩意往资本主义萌芽上面靠就完事了!”</p>
“再说一下地点,山东就在苏省的旁边,是南京前往北京迁都的必经之路。”</p>
“这明显就是在阻止迁都。”</p>
“但当时朱棣不知道,他真以为是民变,于是乎,就以诏安为主,以前民变,起义,基本上诏安就能解决,毕竟,你起义,要的无非就是活下去,是吃饱饭,无非再给你个官儿当当!”</p>
“结果,唐赛儿拒绝了,唉,就是要跟你朝廷对着干!”</p>
“朱棣很快就察觉了不对劲,这就不是普通的农民起义,于是,就下令山东都指挥佥事,调集万余兵马,直接将这起义军鎮压了,杀了六千多人,唐赛儿隐匿,朱棣也不放过,搜捕尼姑,道观等,反正就是要抓到唐赛儿!”</p>
“但唐赛儿不知所踪,就是找不到了!”</p>
“反正,等这次起义鎮压完了之后,到了九月,朱棣就表示,要正式迁都顺天府!”</p>
“永乐十九年正月,迁都事情总算完成,朝百官,大祀南郊。”</p>
“然而,这事,却没完。”</p>
“别以为迁都已经完成了,这事就这么过去了。”</p>
“以文官那些尿性,这件事怎么可能完?”</p>
“南方来的官员,自然不适应北方的气候。”</p>
“正月过来的,而顺天府正月的天气,怎么说呢,平均温度就是零度!”</p>
“白天晒太阳的时候,有个三五度的样子,一旦刮风,温度就直线下降,到了晚上,就是零下五六度,甚至零下十度,十几度!”</p>
“这还是后世的数据。”</p>
“而明朝时期,又是小冰河时期,这时候的顺天府只会更冷。”</p>
“天上,飘着鹅毛大雪,看着被冰冻的大运河,南方来的那些官员,心里更是哇凉哇凉的。”</p>
“那寒风就像刀子一样,那是直接在脸上刮,刮的人生疼!”</p>
“上个朝都直打摆子,回家之后,恨不得窝在被窝里不出来,冷啊!”</p>
“那是真的冷!”</p>
“这哪是什么迁都?”</p>
“他们的都怀疑这是朱棣给他们在下套,这是在收拾他们!”</p>
“他们想着,等夏天的时候,好好的搞搞事情,迁都可以,但不能在顺天府,时间长了,这得冻死人!”</p>
“于是乎,他们就等啊等,终于,等到了夏天!”</p>
“然后,他们就更绝望了……”</p>
“从洪武年间开始,针对极寒天气的记录,明史中就从来没断过!”</p>
“分别有:苏、松连雨,寒如冬!陕西大雨雪,驘橐驼冻死二千蹄!会宁陨霜杀稼!”</p>
“下雨冷的跟冬天一样!陕西下的暴雪,连骆驼都冻死了!会宁莫名其妙的霜降,田里的庄稼全死了!”</p>
“除此之外,在景泰年间,成化年间,弘治年间,也都有记载异常寒冷的天气!”</p>
“其中,成化十六年,七八月,越巂雨雪交作,寒气若冬!”</p>
“越巂,在蜀地,也就是说,七八月份的时候,蜀地越巂这个地方,还下雨夹雪!”</p>
“想想看,当时的天气到底多诡异!”</p>
“这些偏南方的城市都这样了,就更别说顺天府了!”</p>
“那时候的顺天府,只会更冷!”</p>
“那些大臣们到了夏天,懵逼的发现,卧槽了,这夏天,怎么特么的冬天一样?”</p>
“见此一幕,他们就跟想回去了!”</p>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南方,去那鱼米之乡,嗯……虽然南方也冷,但总比北方好吧?”</p>
“所以,他们忍不了了,必须得搞事情了,于是乎,在永乐十九年,初夏,也就是四月份的时候,他们搞了个大事情,将紫禁城内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给烧了,对外称是遭了雷击,三大殿被焚毁!”</p>
“这时候,一个叫萧仪的礼部主事跳出来了,不出意外,这个萧仪也是江西的,当年因为直言被下狱,还跟黄淮当了三年狱友,永乐十六年才放出来,这才过了几年,好,他又跳出来搞事情了!”</p>
“身为礼部的主事,那是给朱棣好一顿骂,他说,迁都之后,发生的这些种种怪事,天灾,人祸,乃至三大殿被雷击烧毁,都是你朱棣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这是老天在惩罚你!”</p>
“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个家伙,几乎所有江南的官员都说了,只不过这个萧仪说的最直白,骂的最难听!”</p>
“朱棣自然也不惯着他,二话不说,就给弄死了!”</p>
“当然,那些官员,也该下狱的下狱,这事才算摆平下来!”</p>
“但这下,朱棣与文官的梁子算是结下了!”</p>
“朱棣自然不会回南京,而是强硬的压制朝中大臣。”</p>
“然而,这事情,还没完,永乐十九年六月,三大殿才烧了三个月,锦衣卫得到消息上报,说是瓦剌入侵了哈密,阿鲁台还要来扣边!”</p>
“要知道,朱棣上一次北伐,是在永乐十二年的时候!”</p>
“而这一次,莫名其妙的又来了。”</p>
“还偏偏是他在迁都顺天府,三大殿被烧之后发生的事情。”</p>
“朱棣感觉事情不对劲,可也不可能放任阿鲁台,于是乎,就调兵,打算打阿鲁台。”</p>
“但诡异的是,他才发了消息没多久,到了月末的时候,阿鲁台忽然跑了!”</p>
“就好像朝中有人跟他串通一样。”</p>
“朱棣知道事情不对劲,但还是决定明年要打他。”</p>
“秋七月己巳,朱棣喊上了一大批人,朱荣前锋、柳升领中军、陈懋领御前精骑、薛斌、吴克忠领马队,郑亨、薛禄领左右哨,张辅、王通领左右掖。”</p>
“同年,十一月,因为要出征,朱棣开始查出纳了,就是查钱了,然后,找来户部尚书夏元吉,刑部尚书吴中,兵部尚书方宾等,商议北征军饷的问题。”</p>
“好嘛,结果他们都说没钱。”</p>
“有没有钱朱棣不知道?他先去查了钱,然后才找你来商量犒赏军饷的问题,不是说我打不打仗的问题!”</p>
“仗,我必须打,钱给多少,才是你们商议的!”</p>
“而不是说有钱没钱!”</p>
“但你这么说了,朱棣就琢磨过味来了,当时就给夏元吉与吴中下狱,而兵部尚书方宾自杀了!”</p>
“说实话,这就有点诡异,夏元吉与吴中下狱,朱棣不过是想要北伐,想要打仗而已,你们不配合,把你们下狱,等打完仗,再官复原职就行了,顶多降职!”</p>
“但这个兵部尚书方宾自杀的就很诡异!”</p>
“史书上没写这个方宾为什么自杀,但写了方宾死后,朱棣把他的尸体拿出来鞭尸了!”</p>
“之后,就是北伐了……”</p>
“这时候,其实朱棣已经感觉到了,他说话有些不好使了,我说迁都,你各种阻难,我迁都成功了,你烧我三大殿,还莫名其妙的扣边,我说打仗,你说没钱!”</p>
“所以,纵览史书,朱棣五征漠北,前两次,是在永乐二十年之前发生的,相隔的时间很长!”</p>
“而后三次,分别是在永乐二十年,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二年!一年一次!”</p>
“而这后三次北伐,年年都出事!”</p>
“永乐二十年,九月,北伐回来的时候,朱棣把杨士奇下狱了,然后,又把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吕震也给下狱了!”</p>
“史书上写,是因为吏部尚书吕震的女婿,对太子有失仪之过,怪罪他不匡正,说杨士奇教导太子不好,也说杨士奇顶撞朱棣,总之,就是被下狱了!”</p>
“具体是什么原因,说不清楚。”</p>
“明太祖实录一开始是姚广孝,夏元吉等监修,胡广黄淮等人为总裁官。”</p>
“等到后来,到了宣德朝的时候,重修明太祖实录,这杨士奇就是其中之一……”</p>
“说回正题!”</p>
“而之后,永乐二十一年五月的时候,有人搞发,说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钦天监王射成及内侍杨庆的养子伪造遗诏,打算毒死明成祖朱棣,废掉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帝。”</p>
“不就后,那个孟贤就被抓到了,伏诛!”</p>
“然后,朱棣就找到了朱高燧,询问:你做的?”</p>
“朱高燧都懵了,他是真的懵了!”</p>
“虽然朱棣喜欢这个儿子吧,但朱高燧也很清楚,论长,他争不过朱高炽,论真正的喜爱偏心,他争不过老二朱高煦。”</p>
“他还谋逆造反呢?就算朱棣死了,那也是朱高炽正常继位!”</p>
“这些年,从东宫出去的属官有多少?可以说,朝野上下,都是从太子府上出去的官。”</p>
“而且,他也没有造反的条件!”</p>
“如果是早些年,他还有争储的心思,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都很清楚,他根本没机会!”</p>
“这很明显就是有人栽赃陷害。”</p>
“反正就是为了搞事情!”</p>
“然后就到了永乐二十二年。”</p>
“这一年,同样发生了事情!也就是朱棣暴毙榆木川。”</p>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p>
“朱棣到了清水道,有数十丈的石崖旁,朱棣让杨荣,金幼孜,在这石头上刻下他的功绩,曰:使万世后知朕亲征过此也。”</p>
“然后,内侍太监海寿询问,什么时候回京?”</p>
“朱棣说,八月中旬就能到。”</p>
“然后又跟杨荣他们说,等这次回去之后,朱高炽也熟悉政务了,他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p>
“然后,他就暴毙了!”</p>
“说是病逝,其实,不管是病逝也好,暴毙也罢,还是别的怎么也好!”</p>
“唯一有个问题就是,秘不发丧!”</p>
“是的,朱棣死后,宦官等不知所措,找到杨荣他们商议,杨荣他们商议的结果就是,为了防止军心涣散,秘不发丧!”</p>
“这都本来是班师回朝了,还防止军心涣散秘不发丧呢?”</p>
“有人说是防止朱高燧,朱高煦造反!”</p>
“先说一点,此时,朱高煦与朱高燧,早就在封地了!”</p>
“而封地距离京城还远得很,就算大摇大摆,敲锣打鼓的回去,先得到消息的也是朱高炽,而不是朱高煦与朱高燧!”</p>
“太子能随时登基,你秘不发丧的意义在什么地方?”</p>
“而且,这杨荣与金幼孜也很有意思,他们把军队里所有的锡器收集起来,熔铸之后,打造出一个圆桶来,将朱棣的尸体装到铁桶之中密封好,然后再将那些工匠杀人灭口。”</p>
“同时也命光禄官每天三餐照常进膳,军纪号令更加严明,直到入境,竟无人察觉朱棣已驾崩。”</p>
“其实就是杨荣与金幼孜,加上勾结朱棣身板的太监海寿,干掉了朱棣!”</p>
“杨荣,之前说过,福建人。”</p>
“金幼孜,江西人。”</p>
“三大殿被烧的时候,杨荣在指挥卫士抢救,人家反对迁都的时候,杨荣在赞同朱棣迁都!”</p>
“金幼孜也是一样,那是朱棣的最忠实拥护者……”</p>
“但这秘不发丧就是有问题!”</p>
“甚至,就连后世之中,一些影视剧内,对这一段,也感觉奇怪,莫名其妙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外部的威胁,凭什么秘不发丧?”</p>
“于是乎,在影视剧中,就修改成了,朱高煦,朱高燧也参与了这次北伐。”</p>
“为了不让朱高煦朱高燧造反,于是乎,就秘不发丧,让朱瞻基赶忙回去,让朱高炽登基!”</p>
“这样,就合理多了!”</p>
“当然,这是影视剧中为了圆这个秘不发丧,在历史上,别说朱高煦与朱高燧了,就是朱瞻基也不在营中!”</p>
“就算之前说的那个理由成立,就算你怕军心涣散……”</p>
“那再说说另一个问题……”</p>
“朱高炽继位之后,杨荣与金幼孜这两个人,就摇身一变,变得不一样了!”</p>
“杨荣,因功升任太常寺卿,授职嘉议大夫,仍兼两职学士。一月后,晋升为太子少傅、资善大夫、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食三禄意思就是,一个人,享受三份俸禄!”</p>
“而金幼孜,升任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后,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后来办了一些小事,洪熙元年正月,金幼孜进升为礼部尚书,仍兼大学士、学士,并支给三职俸禄。并且,还赐了金幼孜诰命,让金幼孜爷爷、父亲皆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赠其奶奶周氏、母亲陈氏、故妻刘氏皆为夫人;封其生母罗氏为太夫人,继室屠氏为夫人。”</p>
“以前,杨荣就是个文渊阁大学士,虽然是正五品,但没有实权,一个月时间,直接成为了正二品的工部尚书,还食三禄!”</p>
“金幼孜以前也是个文渊阁大学士,然后,也成为正二品的礼部尚书,也兼任数职,食三禄,还追封了金幼孜全家!这简直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p>
“所以,金幼孜与杨荣,以前跟着朱棣打仗回来,朱棣没有给他们加升官,也没有封这个,封那个,更别说食三禄了!”</p>
“可偏偏,最后一次回来,那一场仗,本来就没怎么打起来,相当于出去巡边了一圈,朱棣还死了,这两人反而有功了?就各种加升?”</p>
“金幼孜这人吧,以前在建文帝手下当户科给事中,当年,朱棣攻入南京后,一些有骨气的文人就商议着以死殉国!”</p>
“其中分别有:周是修、杨士奇、解缙、胡广、金幼孜、黄淮、胡俨!”</p>
“他们约好了,唉,拿出文人的风骨来,一致同意,以死明志!”</p>
“结果,就只有周是修一个人死了!”</p>
“而杨荣,是当年朱棣攻入南京城后,他跳出来,让朱棣去祭拜祖庙的!”</p>
“这些人,是什么成分,不用说了吧?”</p>
“而至于为什么要干掉朱棣,这就必须提及朱高炽了!”</p>
“看朱高炽做了什么,就知道文官为什么要干掉朱棣了!”</p>
“朱棣被干掉,绝对不只是一个原因,而是综合原因合起来,才有了这件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