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看到黎先生如此孝顺的发言,纷纷对黎老先生投去了同情的目光。</p>
孝,太孝了。</p>
古代老师们纷纷干笑两声,干巴巴道:“能者多劳,能者多劳。”</p>
众人的目光看向评论区,后世网友们对这位张老师也颇为尊敬。</p>
这是一位劝人读书的老师。</p>
劝人读书,能粗糙到哪里去呢?</p>
“我喜欢张老师骂我牲口。”</p>
“没错,我就是张老师口中的牲口。”</p>
“张老师说的没错,但现在过分的是,数学写“解”写不成了,人家给你印上去了。”</p>
“巧了,我运气好赶上了。我就是当年只写解的人。”</p>
“高中都是解陪我度过。”</p>
“解是我最后的尊严。”</p>
……</p>
历朝历代的古人跟着黎洛又刷了几个视频,他们终于弄懂了后世的学习体系。</p>
原来后世学习体系分为小学、中学、高中、大学。</p>
而考研,就是完成4年大学学业后,为了进入更高等的学府深造而进行的考试。</p>
“黎先生的朋友老秦真是一个至诚至善、踏实做学问的人。”</p>
对于爱学习的人,各个位面的老师都很喜欢,他们瞬间对这个憨憨胖胖,心无旁骛备考的老秦多了几分喜爱。</p>
黎洛将张雪峰的视频全部打包发送给了老秦。</p>
“老秦,希望张老师的视频对你有一定的帮助。”</p>
“还有,祝你心想事成。”</p>
发完信息,黎洛突然茫然起来。</p>
“连老秦这条咸鱼都开始考研了。”</p>
“我要不要也考个公?”</p>
说着,黎洛开始搜索考公的相关信息。</p>
然而下一条视频,却让黎洛大吃一惊。</p>
【考公是在选取有助于国运的人】</p>
【国考和省考那天诸事不宜】</p>
【这是国家精挑细选的日子】</p>
【能在这种诸事不宜日子里冲出来的人都是天命之人】</p>
【是气运之子,运气爆棚之人】</p>
【最离谱的是,精确到的考试具体时段】</p>
【其他时段还有宜嫁娶、宜搬家】</p>
【而考试的那段时间宜:无,忌:诸事不宜】</p>
……</p>
黎洛感觉下巴都惊掉了。</p>
“咱妈,你让我好陌生啊。”</p>
同样被惊掉下巴的,还有历朝历代的古人。</p>
……</p>
大秦位面。</p>
嬴政看着天幕难以置信。</p>
“大秦和后世华夏,到底谁封建?”</p>
“寡人从未想过,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p>
……</p>
大唐位面。</p>
李世民更是哭笑不得。</p>
科举的重要性不必言说,是国家选举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极其庄重、神圣的事。</p>
大唐科考的日子,一定会选择诸事皆宜的时候,以求科考能够顺利进行。</p>
而后世这波操作,着实让李世民大开眼界。</p>
李世民眉头一挑,突然有点心动。</p>
“如果朝堂之上,群臣皆是有利于大唐国运之人。”</p>
“那大唐的江山……岂不是可以传承千载万载?”</p>
群臣看着李世民心动的神情,眼皮狠狠一跳,纷纷站了出来,企图让李世民停止这种可怕的思想。</p>
为首的长孙无忌施施然走了出来,对着李世民拱了拱手,劝道:</p>
“陛下不可啊。”</p>
“大唐的情况和后世华夏不一样啊。”</p>
“如今我大唐学子人数多少?后世华夏学子人数多少?”</p>
“两者怎可同日而语。”</p>
“后世华夏人人可读书,然让我大唐的学子人数何其少也。”</p>
“容微臣说句难听的,我大唐学子人数比不上华夏读书人的零头。”</p>
“照这样选下去,恐怕得全军覆没。”</p>
长孙无极的话虽然不好听,但说的却是实话,大唐读书人多是世家子弟,而世家关系错综复杂,选用不吉利的日子举行科考并不实际。</p>
“可惜了这么好的点子。”</p>
李世民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p>
“终归还是大唐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p>
想到这里,李世民神色开始晦暗不明。</p>
学问、知识都掌握在世家手中,寒门学子想要读书求学何其困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