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二年正月初十,一封又一封的公文从陕西加急送到京师。</p>
公文的内容只有一个:请朝廷从外省调运粮食送入陕西,平抑当地粮价。</p>
内阁首辅范景文拿着公文来和崇祯商议:“陛下,吕大器在陕西遇到了大麻烦!”</p>
看着一脸急切的范景文,崇祯假装毫不在意道:“什么麻烦?能有辽东的建奴麻烦大吗?”</p>
范景文很是担忧:“是吕大器,他在陕西推行货币改制导致当地粮价飙升!为了平抑粮价,他将官仓的粮米低价卖给百姓,现在官仓粮米告急,吕大器请求朝廷帮忙平抑粮价!”</p>
“陕西民风本就彪悍,若是不及时平抑粮价,走投无路的关中百姓恐怕会再生民变!”</p>
范景文这番话让崇祯很不高兴。</p>
他上来就把问题归咎在货币改制上,而非趁机捣乱的陕西士绅和商人身上。</p>
不过他没有因此厌恶范景文。</p>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局限性!</p>
范景文身为内阁首辅,代表的是士绅阶级的利益。</p>
帮他们说一两句好话也无可厚非。</p>
“无妨,陕西三边,偏关镇,宣府,大同驻扎了近十万精锐,他们若是敢发动民变,朕就派大军平叛!”崇祯说话时语气非常高傲,再次表露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的样子。</p>
“休养生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再起刀兵,关中恐怕将难以恢复往日繁华。况且起刀兵治标不治本,大军撤走后还会遇到相同的麻烦,请陛下三思!”范景文极力劝解。</p>
“内阁什么意思?”崇祯问。</p>
“这是内阁的票拟!”范景文一边将票拟递给王承恩,一边说道:“内阁的意思是从其他省份往陕西调粮草。”</p>
崇祯两眼一瞪:“说的容易,调粮需要钱,钱从何来?”</p>
“国库...”</p>
不等范景文说完,崇祯拍了下龙书案:“朝廷去年的亏空高达四百万两!若不是李阁老追缴赋税欠款让国库有些许盈余,若不是开矿队伍查抄了几个贪官污吏,国库早就空了!”</p>
“你身为内阁首辅不要总想着花钱,要想办法给朝廷开源!”</p>
“这...”范景文没话说了。</p>
截止到目前,他确实还没找到增加朝廷税收的办法。</p>
要是有的话,他也不至于被崇祯数落的张不开嘴。</p>
“请陛下三思!”范景文不甘心,继续相劝。</p>
崇祯继续表态拒绝!</p>
范景文化身成唐僧,用念紧箍咒的方法在崇祯旁边碎碎念:“陛下,让司礼监批红吧!”</p>
“陛下,此事关系体大。”</p>
“陛下,国库目前还有盈余,先把眼前的事解决了再考虑开源不迟...”</p>
......</p>
崇祯起初还能承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耐心很快消失不见,他摆手道:“票拟暂且留中,范尚书推下吧!”</p>
留中的意思是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给人一种昏庸无道的感觉。</p>
范景文见状只能施礼,转身离开。</p>
他前脚刚离开乾清宫,李若琏后脚就走了进来。</p>
“臣参见陛下!”李若琏施礼。</p>
“免礼平身,”崇祯说话的同时挥手让大殿内无关的太监离开。</p>
等他们走出去后,崇祯低声问道:“陕西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p>
“回陛下,陕西粮价涨的很快,年前最高时可达二两半一石,后来各府州开仓低价售卖官粮,粮价暂时回落到每石二两。陕西锦衣卫最新传回来的消息说,那里的粮价又涨回了二两半一石!当地的士绅和商人为了囤粮,花了不少银子!”</p>
“朕让你们囤积粮食的差事办了吗?”崇祯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