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东线战局(1 / 2)

小凌河下游。</p>

本欲渡河的朝鲜兵先是弄翻、弄丢了浮船,随后士兵们又纷纷落水。</p>

为了营救落水的士兵,岸边的朝鲜兵全都加入了营救的队伍。</p>

“抓住绳子,别松手思密达!”</p>

“快用力拉!”</p>

在岸边士兵的营救下,落水的士兵们开始被救上岸。</p>

延城君李时昉捂着肚子说道:“衣服湿了的快回营换衣服,否则会染风寒!”</p>

“你...”建奴监军本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出来。</p>

在当时,风寒致死的概率非常高。</p>

从症状看,风寒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发热,咳嗽,流鼻涕等。</p>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风寒既可能是普通感冒,也可能是流感,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炎。</p>

当时的医疗水平并不发达,将这一类病统称为风寒。</p>

八月末九月初的辽东已经比较寒冷,李时昉让这些衣服湿了的人回营换衣服也无可厚非。</p>

“快速快回,不得有误!”建奴监军指着朝鲜士兵们大吼。</p>

小凌河东岸的情况被西岸的明军尽收眼底。</p>

他们都看呆了。</p>

“朝鲜兵...在干什么?”一个明军问身边的同伴。</p>

“还能干啥,没看见船沉了人也落水了吗?”</p>

“不是,我的意思是朝鲜的厢兵也太笨了,浮桥都搭不好!”</p>

厢兵是负责架桥铺路的部队,也就是近现代部队里的工程兵。</p>

(厢兵是宋代的名称,明代类似部队的名称查不到,只能借鉴宋代。)</p>

实际上,各朝各代都有类似的部队。</p>

在宋朝,修桥铺路的任务由承担杂役的厢兵负责。</p>

厢兵又称厢军,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上战场参加战斗。而是承担运粮,筑城,打造兵器,修桥铺路以及接送官员等任务。</p>

元朝类似的部队叫军匠,又称匠军(《元史·兵志一》记载:取匠为军,曰匠军)。</p>

平日里,他们要给士兵打造武器盔甲。</p>

每逢战事,他们都要跟随蒙古兵一同出征。负责修桥铺路,打造船只,制作攻城/防守器械。</p>

清末的太平军也有专门负责土木作业的土营。</p>

到了近现代,出现了工程兵和舟桥部队。</p>

看着朝鲜兵拙劣的表演,刘肇基忍不住摇头:“搭不好浮桥也就算了,身为厢兵连最基本的水性都不通,这也太假了吧?”</p>

他猜到了朝鲜人会消极用兵,但是没料到会这么消极。</p>

作为修桥铺路的厢兵,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会水。</p>

朝鲜三面环海,会游泳的朝鲜人不在少数。</p>

例如壬辰倭乱时,朝鲜在册的水兵就高达十六万,并不比大明水师的人数少。</p>

不缺水兵的朝鲜竟然用不会水的士兵搭建浮桥,可见他们用心之险恶...</p>

“济尔哈朗如果看到这个场面,肯定会大发雷霆吧?”刘肇基继续说道。</p>

“不一定。”关辽登津水师副总兵林庆业回答。</p>

“怎么说?”</p>

林庆业干咳两声:“济尔哈朗的目的是让这两万朝鲜兵牵制咱们在东线的主力,所以...只要他们没有溃逃就算完成了任务。不过咱们已经提前将主力调往西线,所以在这跟他们耗着就行。”</p>

刘肇基点了点头。</p>

此时后方忽然传来急躁的马蹄声。</p>

回头看去,发现有两个探马正一前一后冲向他这里。</p>

“报,”第一个探马勒住战马双手抱拳:“总督大人的中军正在南山一带和建奴鏖战,战况焦灼。”</p>

刘肇基想了:“建奴在南山布置了多少兵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