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郑芝龙也不傻,他又不担心户部尚书被人开了——这份差事对他而言是负担,开了才好呢!所以他不会把报表粉饰的漂漂亮亮的给自己找压力。
所以朱慈烺用的那个“赛过诸葛亮”的一代名相魏藻德,就是个连自己负责的内阁府有的是钱,都不知道的名相......而朱慈烺也坏,偏不告诉魏名相朝廷有钱。
“那就好,”朱慈烺笑着,“老泰山,你可得把朝廷的钱藏好了,别让他们找到。咱们不能露富,得装穷1
“装穷?”郑芝龙一想,又明白了,“皇上是担心北迁之议?”
郑芝龙是为数不多的反对朝廷北迁的重臣之一,他反对的原因倒不是愿意多交税,而是他希望朝廷可以在海上多使劲儿!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全面展开,本来就瞪着眼珠子看世界的郑芝龙已经完全明白海洋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朱慈烺投在黄教蒙古地盘上的资源实在太多了,如果把这些资源用在海上发展海军,“无敌舰队”都有了。
有了“无敌舰队”做后盾,郑家就能把海上贸易做到香料群岛、印度和奥斯曼帝国!
这才是财源滚滚的大买卖!
朱慈烺点点头:“将来一二十年内,北迁之论是不会熄灭的,毕竟南下之人的思乡之情,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得等到他们的子女在东南长大,才会真正融入东南,到时候就走不了啦1
实际上,在朱棣北迁之后的许多年里,南迁一直是大明朝廷的热门话题,直到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前的一个月,他还想把首都迁回南京。
朱慈烺顿了顿,又道:“户部对北方的没官之产有什么想法吗?是不是要设立一个衙门,派遣个精明一些的官员专管此事?”
郑芝龙想了想,道:“陛下,北方的没官之产数量众多,的确得仔细处置,处置好了,几个亿都能收回!不过普通的官员恐怕干不了这样的差事......臣倒是有个人眩”
“谁?”朱慈烺很感兴趣的看着郑芝龙——他想知道郑芝龙想把这个黑锅甩给谁?
郑芝龙道:“北洋大臣,崇明侯沈廷扬1
这位是“大明二富”(不算朱慈烺),郑芝龙之后就是他了!
郑芝龙发在海贸和金融上面,这位则是受益于制造业。因为三年北伐战争所创造的需求,上海沈钢、上海沈车、上海沈船、上海沈药(火药)这些大型手工工场都赚了个盆满钵溢!
而且沈廷扬为了在上海开办手工业工场,还购置了大片位于上海商埠内或在商埠附近的土地,这几年上海商埠的地价不断上涨,商埠本身又一再扩张,将商埠附近的许多土地也囊括进去,所以沈廷扬又在土地升值的过程中发了一票。
“沈廷扬......”朱慈烺其实也想到了此公,因为他是大明的超级资本家中唯一一个在北方拥有大量投资,而且取得成功的人。
“他肯接这个差事?”朱慈烺问,“他好像连北洋大臣都不想干了吧?”
沈廷扬现在是大功臣,封了克难崇明侯,已经位列一等勋贵,有没有北洋大臣的实职,对沈家的商业活动都不会构成不利影响了。
所以他在不就之前就递了辞呈,想要告老还乡专心做买卖,而且还建议撤销已经过时的南北洋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