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
当共治十七年云南的湿润季节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场大雨,似乎笼罩了整个大顺帝国的南疆。昆明府城周围,也是一片雨声淅沥。
昆明城北,距离五华山不远的晋王谷内,一处占地不大,而且非常朴素的府邸之内,刚刚回到自己在昆明府的府邸的李定国披着一件白色的布衣,目光悠远,望着眼前一杯滚烫的普洱茶的烟气升腾变幻。
窗外传来的是雨水敲打屋檐的声响,声声凌乱,让人心烦。
这位大顺议政八王之一的晋王爷是今天中午才到昆明城外的,没有马上去五华山给李过的棺椁磕头并且参拜新主,而是借口旅途劳顿去了自家在昆明城外的府郏这个时候,他得先和三个异姓兄弟见面,好好商量一下对策和出路问题......可别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最后只是一场空!
李定国耳边响起了孙可望有点沙哑的声音:“老四,明天见了新主,不要提什么物价腾贵,现在没有人想听的这个话了......因为能在朝堂上站着的,家家都有诺大的庄子,自家的米面猪羊都吃不完,哪儿用得着从外面买?至于他们身穿的锦衣华服,都是用上等的蜀锦所制,贵一点有何妨?”
李定国仿佛从梦中惊醒一般,愕然抬头,看着来访的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三王。
这三位议政王现在都上了年纪,其中老大孙可望还染了风寒,嗓子有点哑。不过他说的话还是很在理的!
昆明乃至整个大顺国境内的物价上涨对于大顺朝堂上的人们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大顺国内的通胀是金银过剩引发的,而金银终究是有限的,能过剩到哪里?所以通胀也不会失控。
恶性通胀没有赢家,但有限的通胀是存在赢家的,比如大顺的议政八王就是赢家!
大顺是有均田,但并不等于大顺没有大的土地所有者!
大顺是封建国家啊,怎么可能完全平均?即便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府兵地主阶级内部的贫富差距也是很大的。最普通的府兵户拥有的土地也就是“四十石”——差不多就是三四十亩水田或百亩旱田。而居于顶层的太子、太孙和八王所拥有的土地,则多达八万石!而且这还是规定之内可以占有的田土数目,实际上的占田只多不少。
而拥有大片土地的王侯将相们,实际上是米、面、猪、羊、油、茶、土布等必须商品的供应者而不是消费者。
而且大顺的“和买制”对他们是无效的,没有人能强迫他们低价卖出手头的物资,所以物价上涨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收益!
另外,这群王侯将相也从“印度收入”中分到了大量的金银,口袋里面都塞满了印度白银和印度黄金,谁还会反对南下?
“三位哥哥,你们都赞成南进了?”李定国发问的时候,目光却盯着唐王刘文秀。
在张献忠的四大义子中,孙可望有相材,艾能奇有将材,李定国有帅材,而最善于谋划大局的军师则是刘文秀。
所以在大顺的八王议政体制中,孙可望和牛金星、顾君恩搭了班子,是大顺国实际上的宰相。艾能奇则长期驻守成都,担任各方应援使,同时还负责震慑乌斯藏。刘文秀则和宋献策一起主持大顺的军师府,居中策划。
刘文秀轻轻摇头,道:“南进是一定的,太子(李继成)在天竺发了横财,自是人人眼热,所以南进是大势,阻挡不住的。”
“上一回天竺人不曾防备,这才让太子得逞,下回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机会?”李定国还是不死心,想要说服刘文秀。
刘文秀道:“天竺海岸绵长,本就难以设防,而且国中群雄并列,互相征伐,大有可乘之机。以太子之善战,以长征府兵之精锐,大有可乘之机1
“朱家皇帝已经移驻武汉,号称御驾亲征,眼看就要大举来犯,此时南进一定会动摇人心......南进是发财,北守是拼命1
李定国又提出一个理由,而且还说了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