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践约青羊宫(2 / 2)

地气宗师 乾唐 1129 字 2022-09-08

转眼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到了陆超留信约定见面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唐成换了一套轻便的衣服,宽松的上衣下摆很长,古剑太阿藏在腰间,将那块玉牌用黄绸包好揣在身上,背着旅行包打扮成游客的样子出门了。

他没有打出租车,而是先乘46路公交车,随意找了个站台下车,又在附近转了几圈,确定没有人跟踪,然后换乘82路公交车,到站后走不远,就是青羊宫的入口。

他没有径直入内,而是跟随行人随意疾走,好像在赶路。一路上他都收敛灵觉含而不发,凝神注意周围一切异常的反应,确定没有什么发现,这才进入青羊宫景区门口。

这样一路下来,来到青羊宫,他的精神已经有了些许疲惫感,身上有了微汗。

青羊宫之所以得名,是有其历史典故的。

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说:“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

题名汉扬雄《蜀王本记》亦曰:“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时隔三年,老君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君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青羊观便成为神仙聚会、老君传道的圣地。

到了唐代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奔蜀,也在观中驻营。

据记载,在观内忽见红光如毯(球)入地,挖得一块玉砖,上面刻着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灾”。僖宗将古篆玉书砖石的发现当作天降吉祥的象征。

后来僖宗返回长安,认为是太上老君的恩典,特下诏令,赐内外库钱二百万,大建殿堂,改“观”为“宫”。现在青羊宫的宏大格局,就是在那时形成的。

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说:“冈阜崔嵬,楼台显敞,齐东溟圆峤之殿;抗西极化人之宫,牵剑阁之灵威,尽归行在;簇峨眉之秀气,半入都城。烟粘碧坛,风行清磬。”此后,青羊宫便成为唐末四川最大、最有影响的宫观了。

到了明代,唐代所建殿宇不幸毁于天灾兵燹,破坏惨重,早已不复唐宋盛况。现在所看见的青羊宫,大部分为清康熙六至十年(1667-1671)陆续重建恢复的,同治、光绪年间,又多次维修,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修葺,即形成现在的建筑规模。

这里是贡嘎山西岭余脉,是这条龙脉尽头“吐珠”之地,在成都平原结穴,而地理堪舆上还有更多讲究,于前方浣花溪和百花潭的湖中“取水”,地理气局有天然的地势也有人工的凿建。

青羊宫的地势很有特点,西北贡嘎山为玄武靠山,青城山、龙泉驿左右龙虎拱卫,怀抱的方向略朝东南,正对着成都老城。三山地势呈环绕状造就了青羊宫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此时正值夏秋之交,城市公园里苍翠叠秀,泉流点缀其间;

远望红叶初彤,映衬苍翠,地气开舒而灵枢汇聚,清爽宜人。就算是没有掌握灵觉的人,只要精神饱满,行游其中也会觉得很舒服。

这里的游人和百花潭等景点不太一样,近郊的游客和参观者比较多,“旅游者”比“参观者”多。旅游者侧重于对环境的享受和体验,而参观者侧重于对名胜的欣赏或好奇,严格的说起来,如今各大著名景点中拥挤的游客,大多都是参观者。

青羊宫现有殿宇、房舍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整齐,其主体建筑共分六重,都构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紫金台、降生台和说法台等。

唐成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掏了三十块钱买票进门,他是来见陆超的,同时也提防着袁嘉庆那伙人,因此不想轻易乱闯乱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