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剑修的剑(2 / 2)

并非无形剑气。

是在寒霜气息的催化下,借助了叶云池被冻结起来的那丝丝缕缕剑气所显化的一缕缕寒霜剑气——这一点,也是《天霜三十六路剑式》的可怕之处,一旦被冻结之后,就会受到施剑者的剑气牵引,从而被转化成隶属于自身的剑气,不仅没有威力丝毫折扣,反倒不如说因为加入了寒霜气息,剑气威力反而有所提升。

攻防之势,瞬间转换。

那密密麻麻的寒霜剑气,在赵小冉的催动下,化作如同攒射般的箭矢,纷纷向叶云池射去。

苏安然心中一叹:不愧是万剑楼的弟子。

只是通窍境五重的境界,但不算是叶云池还是赵小冉,在剑气的利用和施展方面,绝对要远胜于当初同为通窍境时期的自己。要知道,当初他还是被两位师姐吊起来打,通过身体记忆的方式,才勉强学会了如何催生剑气,并且利用剑气去战斗。

但看赵小冉娴熟的控制着剑气进行攻击,显然她在这方面的修炼时间并不短。

当然最难能可贵的,是赵小冉哪怕分心控制着剑气攻击,她手中的攻势也并没有停止。

长剑的剑锋,就这么隐藏在漫天寒霜剑气之后,准备给叶云池一个惊喜。

只见叶云池长剑一盘。

周围的气流瞬间顺着他的剑势舞动起来,犹如一堵风墙一般,将最前排大量攒射过来的寒霜剑气纷纷拦截。

只是随着第一轮的攻势被抵消,寒霜剑气虽被尽数拦截,但寒霜的冷意却反而是透过气流的流动而扩散出来,这使得叶云池周身的温度开始急剧下降。而且不止如此,寒霜扩散所带来的气温下降,同样也意味着霜气不断加剧,叶云池的剑锋、剑身、手掌、衣袖、衣袍等等,都开始有冰霜在蔓延、覆盖。

若是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苏安然不难猜想,恐怕这些寒霜气息会顺着叶云池的呼吸节奏,而深入到他的肺腑里,然后借助着肺腑扩散到五脏六腑。

要知道,这些看似寒霜的气息,实际上可是夹杂着赵小冉的剑气。

这就等于说,如果把这些寒霜气息吸入肺腑的话,那就是把对手的剑气也吸入肺腑,是会对五脏六腑造成伤害的。

这也是赵小冉这一套剑法最可怕的地方。

叶云池的速度,变缓了!

不止苏安然发现,观礼台上的其他修士,也都发现了这一点。

许多人都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一开始就没有看好叶云池的剑修,他们非常深信“相克”理论。所以普遍观点都是:叶云池是以《剑皇典》修炼尹灵竹的剑技《天剑诀》,根本就不可能完美的发挥出《天剑诀》的威力,哪怕他掌握了一式《天剑九式》也没用。毕竟赵小冉可是由内之外都是成套的《天霜剑诀》,这种如虎添翼的作风在玄界有着相当大的市常

当然,之所以有这种市场,那也是因为玄界有不少这类强者大能。

他们本身平平无奇,但却是因为自身的资质非常契合某种特殊的功法,所以才使得他们的实力变得极为强大。

其中,又以大荒城的焚焰老人最具代表性。

一百岁寿元将近时,才勉强突破到本命境,又多得两百年的寿元。

之后三百岁寿元将近时,又一次勉强突破到凝魂境,增添七百年寿元。

然后是一千岁的大限将临时,才终于凭借一身童子元火突破到地仙境。

但可惜的是,这种突破方式也不是没有弊端的。

他一生都必须保持元阳童子身,一旦破功的话就会修为大退,轻则走火入魔,重则当场暴毙。除此以外,他也因为每次突破都是寿元大限将近,因此也无法返老还童,只能保持着八、九十岁老者的模样。但相对的,他一身元阳功夫极为强横,是大荒城除了城主以外为数不多的顶尖强者,更是绝世宗师榜榜上有名的宿老。

赵小冉,就有点像焚焰老人。

太阴身,配合以太阴身催发方能发挥最大威力的《寒霜剑诀》路数,她的杀伤力要比寻常剑修强得多——同样的,在玄界里也只有藏剑阁和万剑楼这两个地方,才能够让赵小冉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和资质,其他剑修宗门是养不起这位天之骄子。

但苏安然,却并没有露出此种表情。

他的注意力,在叶云池的攻势被赵小冉反夺的那一瞬间,就一直都停留在叶云池的脸上。

所以他能够清楚的看到,叶云池的眼神平静如此,哪怕身体的速度明显变迟缓了,他的手依旧很稳,眼神甚至没有丝毫的波澜。

他退了一步。

然后轻轻的呼出一口气。

热气在寒霜的影响下,化作一片白雾。

然后白雾又化作冰渣,从半空中碎落。

但叶云池却是抬起了自己的右手。

那是他持剑的右手,手背上已覆满了一层白霜,隐约有些泛红——那是因为他突然握紧了手中的剑柄,导致冻结的皮肤被撕裂开来,鲜血透过皮肤反而将白色的冰霜染红。

长剑上抬三分。

这个时候,赵小冉正好传过了自己的寒霜剑气,手中剑如毒蛇吐信,直取叶云池的胸腹。

这一剑若是刺实,叶云池就算不死也起码得在床上躺上半年。

万剑楼自有同门不得相残的铁律。

可在比武台上,这种并非直取性命的凶厉攻击手段,却也不会阻止。

因为对于万剑楼而言,剑修并非温室里的花朵,都是在无数场实打实的战绩里厮杀出来的。

看着这舍生忘死的一剑,叶云池目光一凝,然后……

同样一剑朝着赵小冉的胸腹刺去!

既无退路,那就同归于尽吧!

观礼台上,几乎所有观礼者,皆是一脸惊骇莫名的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