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愣了一下。</p>
兵部怎么敢私自做出这种判断?</p>
等等。</p>
朱翊钧突然想起来了。</p>
不是兵部,而是朱翊钧自己!</p>
在上次议和成功后,朱翊钧自信满满地说,倭寇最少二十年内不敢再对朝鲜动什么歪念头了。</p>
有了朱翊钧这番话,兵部可不就得照做吗?</p>
朱翊钧咳嗽一声,掩饰掉脸上一闪而逝的尴尬,开口道:</p>
“先通知朝鲜那边抵挡一段时间,出兵四万就四万吧,尽快就行!”</p>
赵志皋答应下来,又询问道:</p>
“陛下这一次准备委派何人作为主将?”</p>
朱翊钧立刻陷入沉吟。</p>
第一个出现在朱翊钧脑海中的名字当然是李如松。</p>
不可否认,上一次的朝鲜战争李如松确实犯下一些失误,如在碧蹄馆之战中以身犯险差点死在前线。</p>
但也有平壤之战的正面大胜,偷袭倭军龙山粮仓更是神来之笔。</p>
总体而言,瑕不掩瑜。</p>
而且李如松和倭国打过一次,对倭军也非常熟稔。</p>
从正常的角度来说,李如松是最合适的。</p>
但朱翊钧并不想要李如松出征。</p>
李如松的老爹李成梁威震东北三十年,如今东北边军各个将领都是李成梁当年的属下。</p>
由于地理原因,出兵朝鲜的主力部队只能是距离最近的东北边军。</p>
这要是让李如松第二次统帅东北边军拿到对倭国的胜利,岂不是又再造出第二个李成梁?</p>
(/98654/98654291/18985812.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