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p>
薄太后对梁王刘武这个小儿子非常疼爱,削藩这事不能搞到梁王身上,不然就会坏事。</p>
晁错道:</p>
“臣的意思是,先削几个比较大的诸侯国,以儆效尤。”</p>
“然后步步为营,方为上策。”</p>
刘启点了点头,随后认真严肃地开口道:</p>
“吴国必须要在第一批名单之中!”</p>
吴王刘濞的继承人,当年被刘启一棋盘砸死了。</p>
有这种仇怨在,刘启和刘濞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那肯定要第一个弄刘濞。</p>
刘启想了想,又道:</p>
“先把吴国、楚国还有胶西国给削了,赵国其次,剩下的再排后面。”</p>
晁错信心满满地点头。</p>
“请陛下放心,臣省得。”</p>
当天晚上,晁错在家中书房奋笔疾书。</p>
他将这份奏疏命名为《削藩疏》。</p>
突然,房门被敲响。</p>
一名老者走了进来。</p>
晁错有些惊讶地站了起来。</p>
“爹,您怎么来了?”</p>
这老者便是晁错的父亲。</p>
晁父坐下,对着晁错道:</p>
“错儿,听说你和陛下商定,打算对藩王们动手?”</p>
晁错点了点头,正色道:</p>
“爹,孩儿眼下就在写削藩的奏疏。”</p>
晁父闻言,脸色顿时变了,下意识伸手抢过奏疏,想要烧掉。</p>
晁错大吃一惊,赶忙将奏疏拿回手中。</p>
“爹,您这是在做什么?”</p>
晁父怒气冲冲地看着晁错。</p>
“错儿,你疯了吗?”</p>
“这削藩奏疏一上,天下诸侯都会视你为死敌!”</p>
“诸侯都是皇帝自家人,你一个臣子参与到这种事情里,不但会害死你,还会害死我们晁家!”</p>
晁错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对着晁父开口:</p>
“爹,孩儿这是在尽臣子的责任。”</p>
“先帝和陛下赏识孩儿,孩儿怎么能在这种时候退缩?”</p>
晁父破口大骂。</p>
“他们是赏识你吗?先帝和陛下,还有那些儒家、法家的大人物为何不站出来,让你一个晁错出头?”</p>
“他们知道这背后是多大的阻力,他们是让你去当这个试探的棋子,是让你去送死!”</p>
“你怎么如此糊涂啊!”</p>
晁错默然片刻,非常坚定地摇头道:</p>
“爹,您无需多说,孩儿已经决定了。”</p>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缓缓摇头。</p>
“这个晁错,还真是有法家人的性格啊。”</p>
李治闻言先是有些费解,随后回过神来。</p>
“商鞅?”</p>
李世民笑呵呵的点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