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电视问政原始版本(2 / 2)

“我叫韩才林,是部队退伍的,老家是楚新荷塘区的,目前,我在盛飞加工厂学车工……是我舅舅开的……是这样的,刘书记,我的小孩,今年七岁,明年就该上小学了……可是我们两口子都在城里做事,家里没人了,现在这个小孩上学,成了一个大难题,这边的小学不收他……”</p>

韩才林断断续续的,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说了出来。</p>

刘弘毅嘴角浮起一丝笑容。</p>

作为楚州市“曾经”分管过一段时间教育的副市长,他就经常遇到这种问题。那就是进城务工的人员,小孩子的上学和教育问题。</p>

只是没想到,1981年年初,楚州地区就遇到这个问题了。</p>

主要还是楚州地区这几年发展速度太快,各种小作坊小工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乡村地区进村务工的人员,数量暴涨。</p>

子女入学的问题,自然就“提前”爆发出来了。</p>

这位韩才林,作为农村退伍兵,肯定是没有工作安排的,所以他现在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工。</p>

刘楚安客气地请他落座,然后说道:“韩才林同志,你这个问题,我现在就给你答复。所有进城做工的人,子女就近入学。”</p>

“地区,会就这个问题马上开会,商量出具体的办法之后,下一个文件,全地区都要按照这个文件执行。你们做父母的在哪里工作,小孩就在附近读书。”</p>

“松柏同志,这是你们教委的工作!”</p>

刘楚安随即扭头,对坐在第二排的地区教委主任李松柏说道。</p>

李松柏急忙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刘书记放心,这个问题,我们教委一定会解决好。”</p>

今儿个,是刘楚安推出“接待日”政策之后,第一个正式的接待大会,所有的问题,都要尽可能的现场解决。</p>

一时之间解决不了的,那也要给一个明确的答复。</p>

所以刘楚安把地委行署和重要局委办以及楚新县的领导都请过来了。</p>

面对这种架势,任谁都不敢大意。</p>

“韩才林同志,你安心回去工作,等教委发了文件,你的小孩,就可以去附近的小学上学了。”</p>

刘楚安和蔼地对韩才林说道。</p>

韩才林激动得满脸通红,“呼”地站起身来,十分认真地给刘楚安又敬了个礼。</p>

“谢谢刘书记,谢谢……”</p>

刘楚安也站起身来,和他握手,勉励了几句。</p>

他们之间的对答,通过高音喇叭,在场千余群众都听到了,虽然限于技术原因,听得不是很清楚,但大致意思还是能明白的。</p>

围观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p>

尽管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遇到韩才林这样的问题,却能感受到地委领导真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诚意。</p>

至于说,教委的文件会不会得不到执行,大家完全不担心这种问题。</p>

这可是地委一把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定下来的,下边谁敢不执行?</p>

韩才林退到人群之中,又有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戴着一副眼镜,大约四十几岁的男子,走上前来,同样很激动地对刘楚安说道:“刘书记,我要反映问题……”</p>

“他们,他们违反上级文件,不给我落实政策……”</p>

(/47607/47607005/12683692.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