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1 / 2)

拖家带口的人默默哭泣,家没了,地没了啥都没了。</p>

大水滚滚肆虐,遇到数道拦截洪水土坝,被一路逼向地势低洼处,重新流入阜河。</p>

那已经是半个月后了。</p>

现在营县人四处游荡,投亲靠友,没有亲友投靠的去了临近县城。</p>

跑得不止营县,营县人跑的路上带走一路百姓,毕竟谁也不想被洪水淹死。</p>

钦差大臣跑到兴州,找兴州知府问罪。</p>

梁知府忙着应对洪水,有些看不上杜真,你不想跑,你在营县别出来呀?</p>

“大人没发现营县上游堵塞河水?那大人可是失察了”!</p>

杜真被梁知府堵的哑口无言,气的甩袖子离开。</p>

灾民还在,就是不在营县了,兴州城外灾民聚集,杜真只能去接着救助逃难灾民。</p>

梁知府一直在组织百姓堆拦截土坝,把洪水引向原来阜河道,避免了兴州全面被水淹没。</p>

等到其他府知道消息后,营县等几县百姓,人都已经跑到他们县做难民了。</p>

陈景铭一大早起床就听到消息,城外都是营县逃难百姓。</p>

“唉,不知道是不是从大水里逃出来的,是不是死伤严重”。</p>

凤翊去县城外看过了,对陈景铭道,“没有,听他们说,知县浦智勋告诉他们大水要来了,让他们赶紧逃,所以除了被地动砸死的,全都逃出来了”。</p>

陈景铭惊讶不已,“这个浦智勋还挺有远见,知道堰塞湖,不简单啊”。</p>

任凭陈景铭想破头,也想不出来是他写的治灾对策起的作用。</p>

营县百姓提前跑出来了,没有遭遇水患。</p>

霍知县微服出来查看民情,遇到陈景铭弟兄在面摊吃饭。</p>

陈继铭跟弟弟也在讨论难民,“这些难民全都守在县城外,容易出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