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的能力没得说,经验也很丰富。</p>
可他毕竟已经快70岁了。】</p>
【精力各方面都是直线下滑。】</p>
【最大的问题还是这个耿炳文,他是擅长守城的。</p>
这个岁数领兵出征。</p>
还是要差点儿意思。】</p>
【所以对于耿炳文的人事安排,就非常有问题。】</p>
【可即便如此,耿炳文再差,也比后来接替他的李景隆强多了。】</p>
【毕竟李景隆没什么经验,就算击败不了朱棣,</p>
靠他自己的能力,守住整条防线,不让朱棣进一步突破还是可以做到的。】</p>
【结果朱允炆,再次听了那个黄子橙的建议。</p>
要换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来取代耿炳文。】</p>
……</p>
哈哈哈……</p>
这就太逗了,</p>
李景隆就是一个二代,战事经验欠缺,朱永文怎么敢把几十万大军,交给这种货色呢?</p>
事实证明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p>
朱允炆有黄子橙这个猪队友,而朱允炆非常听黄子橙的。</p>
几乎把朝廷里所有正确的意见全部排除了。</p>
他不失败,谁失败?</p>
就算是把刘禅放到他这个位置上,也不可能失败。</p>
总而言之,</p>
朱允炆他就不具备做皇帝的能力,是朱元璋非得把他按在那个位置上的。</p>
【李景隆在出征之前,还赐给他了通天犀带。</p>
甚至到长江边儿上为他送行。】</p>
【以此来给李景隆做信用背书,朱永文这个换将的举动。</p>
大家看着都眼熟吧?】</p>
【是不是想起了长平之战呢?】</p>
【赵括当年不就换下了廉颇吗?】</p>
【朱永文干的这个事儿,比赵王还要愚蠢百倍。】</p>
【长平之战双方的情况,是秦强,赵弱。】</p>
【弱小的一方就得冒险,用速胜的法子还情有可原。】</p>
【靖难之役,他是这个情况吗?】</p>
【朱允炆麾下可是号称百万大军啊,这不比朱棣那个造反的藩王,强大太多了吗?】</p>
【越是强的对手,就越要求稳,不可贸然出击。】</p>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景隆把仗打成什么样子了?】</p>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李景隆他的能力不行。</p>
他是不是二五仔,养寇自重的嫌疑非常大。】</p>
【五六十万的大军全被李景隆给报销了。】</p>
【最后还舔着个脸,回到南京城给朱永文报大捷了。】</p>
【满朝文武听到这个信儿都气炸了。</p>
方孝孺当场就要求处死李景隆,就连当初举荐他的黄子橙都想杀了李景隆。】</p>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朱永文居然神奇般的放过了李景隆。】</p>
【还对他继续委以重任。】</p>
【等到朱棣打到南京城之时,李景隆亲自为朱棣打开了大门。】</p>
【成为了靖难之役中最大的功臣,而且没有之一。】</p>
【想想历史上,每个藩王造反之时能碰上这么个幸运大礼包呢?】</p>
【朱永文就是典型的那种德不配位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