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以为有多厉害呢,原来不过是这种货色。”</p>

此时的叶知秋脸色轻松,哪有半分方才凝重的神色。</p>

马学民一怔,心中一股不祥的预感传来。</p>

“诗名,《剑客》。”叶知秋直接道。</p>

“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p>

第一句念出,马学民便脸色大变,秦德文目光一闪,隐见激动之色。</p>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秦德文立即反应过来,诗的第一句“十年磨一剑”,便是点睛之笔。</p>

古有“良工锻炼反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之说,便是对应首句,开篇先侧写一笔,已经显示出此剑非同一般。</p>

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虽是“未曾试”,但其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p>

同时,古有十年寒窗苦读之说,这两句也可理解为书生才华与抱负未能施展,咏物而兼自喻。</p>

可以说,光凭这两句,结果便已注定。</p>

秦德文与一众老者双目放光地看着叶知秋,等待下阕。</p>

叶知秋也没让众人失望,下半句缓缓念出。</p>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p>

话音落下,秦德文双目失神了片刻,随即只觉一股热血上涌,胸臆中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p>

“好!好一个‘谁为不平事’!”秦德文直接便喊了出来。</p>

下阕一出,将剑客的豪侠之风表现得痛快淋漓,仿佛剑鸣于匣,一种急欲施展才能的豪情壮志跃然而出,整首诗的情感立刻变得丰满起来。</p>

秦德文只觉浑身酣畅淋漓,痛快无比。对于一个文化人来说,亲自见证一首名诗的诞生,是人生一大快事。</p>

从秦德文与其余几名老者的反应中,结果已经很明显了。</p>

一旁的田雄犹不死心,色厉内荏道:“别高兴得太早,你这首诗不过如此,比老师的差远了!”</p>

叶知秋懒得理这个家伙,对秦德文道:“秦老,劳烦了。”</p>

秦德文目光复杂地看了叶知秋一眼,苦笑道:“继《侠客行》之后,是《剑客》。叶小友,今天老头子真的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