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到师兄的话后,愣了愣,随后表示不信。</p>
户部左侍郎,堂堂正三品大官,不在京城,怎么来书院讲学?</p>
孙山不解地问:“师兄,你有没有听岔了?你说的是左侍郎?”</p>
侍郎这个官职,孙山早早就听说过。</p>
何书锵的大爷爷就是侍郎,至于左,还是右,在户部,还是工部,礼部,兵部......</p>
孙山不太了解。</p>
师兄一副你们都不懂的模样说:“我的消息保管是真的。过年后,我们书院会迎来一位左侍郎讲学。”</p>
大家都不信,钱鹰扬质疑地说:“师兄啊,怎么侍郎大人来讲学的啊?他不是在京城的吗?为什么来长沙府?”</p>
莫非是出差?可出差也没可能来讲学。</p>
莫非师兄所说的讲学其实就是一场跟岳麓书院学子的见面会?</p>
那如果是见面会,是有可能的。</p>
朝廷官员出差,来地方出名的书院,跟学子见一见,讨论讨论学问,也是允许的。</p>
朱鹏云也是这样想的,快言快语地问:“师兄,是不是侍郎大人来长沙府巡视,顺便来岳麓书院考察考察啊?”</p>
如果是这样,有什么值得说的。又不是留在书院教书。</p>
见一见面,聊一聊天,之后该干嘛就干嘛,对于孙山等学子来说,完全没什么值得特意提出来的话题。</p>
师兄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听说,户部的左侍郎周若大人丁忧,要回乡守孝。周大人是长沙府人,想来会回长沙府守孝。”</p>
孙山几人对视一眼,如果情况如师兄说的那样,周大人还真可能来书院讲学。</p>
大乾以孝道治国,百善孝为先。</p>
官员父母过世,作为子女需要为父母守节。一般为二十七个月。</p>
当然如果是重要的大官,朝廷非你不可,朝廷则会下诏让他免于“丁忧”。</p>
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就算当时免于丁忧,可事后往往容易被政敌攻击。</p>
需要注意的是历朝历代的“去官丁忧”大多只是针对文官。</p>
对于武官大多不会要求他们“丁忧”。</p>
因为向来就有“金革之事不避”的说法,作为统兵将领,时常都会率领着军队前往各地作战,所以肯定不能“丁忧”,这个时候朝廷一般会下令让他们不用“丁忧”,只需戴孝即可。</p>
周若大人身为文官,父亲或者母亲去世,为了以后政治事业,必定会扶灵回乡,为父母守孝。</p>
在守孝期间,不能吃肉只能吃素,不能成亲,不能行夫妻之事生子,不能在朝廷做官等等。</p>
但三年左右的守孝只宅在家中,肯定很多官员耐不住寂寞。</p>
而且朝廷也不想浪费人才,也不想丁忧官员白白浪费时间,所以会鼓励丁忧人员为家乡百姓做事。</p>
一般有官员也会趁这段时间造福一方百姓,也能让自己更好地扬名。</p>
(/35220/35220744/1540106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