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郑交恶——郑庄公让郑国崛起
1.东周的爆炸新闻:周天子的儿子送到郑国当人质了!
平王东迁后,种种变现表明:山中已经没有老虎了。但是人们有这种感觉,却没有人敢去挑明,很多时候,人们被习惯或惯性所趋使,不敢面对现实。而首先清现实,并且挑战周老大可能还是郑国的郑庄公姬寤生。正是这个姬寤生,第一个动了周天子的奶酪,一箭把周天子射下了神坛。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周郑交质。
所谓周郑交质就是周天子将自己的儿子王子狐做为人质抵押在郑国,郑国也将自己的太子忽做为人质抵押在周天子哪里。没有听错,周天子将自己的太子——预备天子做为人质留在了郑国。
郑国不是周朝的诸侯国吗,不是小宗吗?在周家的天下里,它是儿子辈的,怎么能让周天子的太子、所谓的王子、未来的天子做人质,并且让自己的儿子作为交换,诸侯的儿子怎么能与天子的儿子交换?这不是乱了套了吗?
是乱了套了。这在西周是不可想像的事,但是在东周它就是事实,只是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来得稍早了一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我们还要从郑庄公说起。
郑桓公、郑武公是当时与周天子血缘最近的诸侯,郑桓公为了保卫周天子战死,郑武公保护天子东迁立有功劳,因此,郑武公不仅是周天子周平王的国务卿,而且也是周王室的功臣。郑庄公继位后,按照世袭的原则,继承了郑武公在周王朝的的职位,在周天子的身边做国务卿。
但一方面,东周以后,王朝衰落,王朝的事情相对少了。关健可能是权力小了,利益少了,当然这么说可能是用今天的腐败思维去度君子之腹了。另一方面,郑武公、郑庄公好像更热心自己的事情,常常利用职务之便,做一些对郑国有利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有些可能触动了周王朝的底线,比如,欺负甚至兼并别的国家。
周平王是经历过大灾难的人,知道世事不容易。经历了西周的灭亡,父亲周幽王的被杀;经历了被迫迁都洛邑,被一部分支持者立为天子,周平王的天子思想是会起变化的。因为在他之外,还有另一个王子曾被立为周天子,但竞争的结果,他这一支成为正宗,这里诸侯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之中就有郑国的功劳。郑桓公为保卫王朝以身殉职,死得可谓壮烈,郑武公率军护王室东迁汗马功劳,可谓忠诚。在现存的诸侯中,郑国又是与自己血缘最近的。郑武公是他的堂兄弟,郑庄公是他的本家侄子,在血缘关系中,还没有出五服。而从控制力上讲,念及中央政府力量的薄弱,周平王对郑国等诸侯的夸张动作勉强忍耐或干脆由他去了。但这并不是说周平王就没有一点看法。所以,到了后来,周平王耍了小心眼,暗中将朝政分托给虢国国君虢公,并且更多地想依赖虢公。
本来,这周王朝是人家周天子的,这家务事、国务事他爱给谁给谁,但周王室不仅是终身制,而且是世袭制,郑庄公世袭了国务卿的位置,周平王想减轻郑庄公的压力,减少他为周天子服务的权力,这自然引起了郑庄公的不满。凭什么?为什么?
于是找周平王理论。做为天子,他有这样的权利,爱让谁做事,就让谁做事。但这时的周天子已经没有这样的气魄了。甚至有些理屈的向郑庄公解释,因为他东迁后能够依靠的诸侯已经不多了,不能把人都得罪了,以后再迁,谁来帮你的忙?也许是为这个缘故,周平王有点讨好地向郑庄公解释,为了保证自己的说的是事实,周天子与郑庄公还互相交换了人质。王子狐在郑国作为人质,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朝作为人质。
实践证明人质没有用
天子与诸侯交换人质,王子与公子交换,这真得乱套了,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周王朝的打击。但打击更大的还在后面。周郑交质后不久,周平王就去世了。作为人质的太子狐从郑国赶回到都城处理丧事,正常情况下,天子去世的当年不能继承王位,要等这一年过去再举行登基大典,但太子狐还没登上王位就因哀痛而死。周平王在位51年,时间比较长,因此,他的太子王子狐已过中年,而且有了儿子,儿子也已成年。王子狐去世,有按照周礼,他的嫡长子,即周平王的嫡长孙姬林继位。
姬林或许并没有做好继承王位的准备,父亲又是在这种情况下去世的,因此,他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他对郑国也是有看法的。他不愿受这份窝囊气,于是年轻气盛的姬林继位不久,就解除了姬寤生中央政府宰相的职务,把政权交给虢公。结果,当年四月,郑庄公姬寤生就派军队进入王畿割取了温地的麦子。报复当时的周天子姬林,到了秋天稻米熟时,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
周天子的粮食被诸侯弄走了。堂堂周天子,连自己家门口的庄稼都保不住,被同姓诸侯国这样欺辱,真是脸面丢尽。放在过去,他完全可以收回赐给诸侯的土地和爵位,废了你。可如今时代不同了,土地虽然名义上天子所有,但没有了军队的支持,分封出去的土地,是永远收不回来了。周桓王除了七窍生烟外,只能再七窍灭烟,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当然换一种解释,郑庄公的作法,有些像家里已经长大但不听话的孩子,你不按他的意思办,他就给你捣乱。收点粮食就像孩子在家里偷点吃的,不是什么大事,由他去了。
但是从这以后,姬林就更加讨厌郑庄公了。
而他们毕竟是君臣关系,郑庄公毕竟是诸侯,还是要朝拜周天子的。于是,在这一年,郑庄公到洛邑朝拜周桓王。
这时的周桓王姬林有二个选择,一是严厉批评并处罚郑庄公,让郑庄公对自己的不理智的行为负责。二是搁置争议,睁一只眼,闭二只眼,装糊涂,不提周郑交恶,以求得郑庄公的良心发现,痛改前非。选择一需要强大的武力和政治权力作保证,周桓王没有。选择二需要政治智慧和包容大度,周桓王好像也没有,而且这样做没法出周桓王的那口恶气。于是周桓王既没有惩罚郑庄公,又没有搁置争议装糊涂,而是嘴上过过瘾,利用自己还有的那点话语权,满怀戏弄地关心起郑的收成,听说郑国“五谷丰登”。周桓王姬林就装着大度地对郑庄公姬寤生说:“那就好了,王畿的粮食,我可以留下自己吃了。”然后在郑庄公将要离开的时候,特别关心地下命令送给郑庄公十车黍米。黍米也就是黄米,属于粗杂粮。周桓王告诉姬寤生说:“请你收下,郑国如果有荒年时,请不要再抢俺家的粮食了。”
给人礼物有时是对人的尊重,有时戏弄人。你送人两瓶茅台五粮液,那是尊重。而有意送人两瓶劣质酒那是在侮辱人。黄米是不怎么好吃的杂粮小米。在那个年代,可以负责任地说,那绝对类似送劣质的酒,而不是像今天这样,送粗粮就是送健康、环保无污染。因此,周桓王这样做,他身边的大臣是有看法的,周公的后代对周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这些国家。好好对待郑国,可以鼓励其他诸侯都来朝拜(中原王朝后来的厚来薄往就是这么做的,结果很多国家都积极地来进贡,以至于朝廷不得不进行限止,一年只准朝贡一次),以礼待客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周天子演这么一出,郑国将来是不会再来了。”
郑庄公真得不再来了。郑庄公诚心前来朝见,周天子桓王没有按礼节接待他。却送给他十车侮辱,十车别扭。郑庄公忍了。但郑庄公是谁,借题发挥是他的强项,结果回去就干了二件事,一是假借周天子的侠义讨伐宋国,那意思,天子送他粮食就是让他讨伐宋国,因为宋国久不朝贡。天子的意思就是顺天行道。有了天子的意思,鲁国、齐国等都派出军队,帮助郑国讨伐宋国。结果打了胜仗,占了便宜。
二是背着周天子和鲁国调换了许地的田地。郑国在鲁国的境内有块田,鲁国在郑国的边上有块田。郑国在鲁国境内的那块田是有特殊用途的,是泰山祭天的专用地。号称五岳之尊的泰山在鲁国,天子有空要上泰山祭天。天子祭泰山的时,身边的近臣,重要的诸侯要陪同天子一同祭祀,叫助祭。祭天是项庄重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不是今天想起来去,明就回来了,祭泰山要有一套繁琐礼仪,要斋戒、沐浴,要静心,要提前很多天到达泰山附近做准备活动。为了方便诸侯们的助祭,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天子将泰山附近的一块田分给经常担任助祭的诸侯,以便他们有个自已休息与补养的地方。因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同母弟,所以周天子就把泰山附近的祊(bēng,崩)邑赐给郑国,为郑国在天子祭泰山时助祭提供方便。
鲁国在郑国附近的那块田则是另一个性质的,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驻京办。只是这个驻京办设得有点远,距离洛邑几百里远的许昌一带,实际成为一个中转站。当初,周成王营建洛邑王城时,考虑到周公及其子孙与周王室的关系,常常要到洛邑朝拜,就在洛邑的附近许地(今河南许昌附近一带)赐给鲁国,称许田,以便鲁君朝见周王时住宿洗浴。但到了东周时期,周天子泰山之祀废弃,祊邑对郑国无用。因为祊邑远离郑国,在今山东费县附近,管理起来很麻烦。而许田又离鲁国太远,对鲁国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郑庄公想用郑之祊邑换鲁之许田。天子所赐之邑不能随便交换,但什么事都可以变通,只要想办,总会想出借口的,于是郑鲁两很快有了借口:让鲁国祭祀泰山,而郑国祭祀周公(许田有周公庙)。这样,换田之事悄然进行。当然这件事至到鲁桓公元年才交换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