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放云南,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改变农奴的身份认知。
宴会结束,执委们带着这个沉重课题散去。
张隽豪回到家,新婚之家,二妻迎接,见“豪哥”心情不愉,也不询问劝慰,魏雪娜泡茶,郑艳丽准备睡衣浴巾。
张隽豪微笑感谢,洗漱以后,穿上睡衣,对二妻说,你们先休息,不必等我,我要整理一下思路。
二妻默契点头,一人捧茶,一人拿烟,把张隽豪送进书房,叮嘱一声“别太晚了!”便联袂离开了书房。
张隽豪喝了一口茶,点了根烟,吸了一口,陷入沉思。
十二世纪的华夏,还没有后世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和国族认同。
国族认同首先是建立在文化认同上的,在文化认同之上是文化共同体的氛围。
原文来自于塔&读&
文化共同体是在经济共同体内部形成的,形成适合当时经济结构中,整体和个体的关系,行为规则和价值观。
而经济共同体的构建取决于匹配的政治共同体。
这个政治共同体运用各种政治手段,将各种政治经济利益统合起来,形成共同利益,制定匹配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纵观中国的发展历史,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井田制到均田制,从农奴庄园到小农经济。
从政治制度匹配经济制度上来看,既要变革生产关系,也要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秦始皇给了华夏大一统的概念,这是族群认同的根本,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国两制,辽国的南院北院制,清朝的内蒙外蒙制都是成功的。
大理国也好,大宋也罢,只要能满足小农经济的发展条件,中华民族就能形成国族认同,叫华夏国或中华国或直接叫中国,都可以。
不知过了多久,张隽豪终于想明白了,悄悄上床睡了。
翌日上午,五大执委不约而同地提出开个小会。
张隽豪看到其他四人红血丝的眼睛,苦笑了。
“看来昨晚大家都没睡好啊!”
“自然也包括你!大家都在想什么?说说吧!”王建军看了一眼张隽豪。
“是啊!昨晚我想了很久,我们应该如何建立一个华夏各族人民都认同的国家?”张隽豪语气有点沉重。
“直接说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咱们还没那么伟大。”
“我想过后世孙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那都不适合当前的历史现状。”
“中华民族的族群认同还没有想后世那样深入人心,要达到那种程度,也就不必我们伤脑筋了。”
张隽豪的开场白,引发了大家的深思。
“我能想到的是,就是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再加上宣传教育,族群认同就慢慢形成了。”
高杰永远是第一个发言的人,虽不全面,但也说到了几个基本要素。
“老高,那如何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呢?用什么生产关系,匹配什么上层建筑?并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冷锋劈哩叭啦一连串的问题,立即让高杰哑口无言了。
冷锋是军事院校科班出身,高杰是从基层逐级提升加军校进修才到副营长职位的,理论水平自然不如冷锋。
“我觉得吧,参谋长的提问已经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和思维逻辑。”王建军肯定道。
龚运发沉思了一会,点头附和,“嗯,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