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修正修正在修正(1 / 2)

四大执委思索了一会儿,又把目光投向张隽豪。

张隽豪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向执委们娓娓道来,执委们听得频频点头。

政治共同体统合经济共同体,在经济共同体内衍生行为规范、道德体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饮食文化。

逐渐形成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有两个明显的身份特征,一个是族群认同,一个是政治地域认同,这就是族群认同的雏形。

支撑族群认同的两个必要条件,以经济共同体为基础,以政治共同体为保障。

所以,当文化认同面临外族或外国时,无论是威胁或挑战,很自然地就会表现出民族自尊、文化自信、国家自强的优越感。

这里反映出的从族群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自然过渡,就是国族认同,它是华夏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是中华文明的族群和文化基因。

塔读,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张隽豪将国族认同建设理论阐述完毕,感慨地说:

“中华文明具有超强的包容性,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族群加入,都无一例外被同化,成为华夏民族新的成员。”

“在同化与融合外来民族的过程中,老祖宗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后世邓公的一国两制并不是他的首创。”

“啊!‘一国两制‘不是邓公首创?”高杰永远都是捧哏的最佳选手。

张隽豪微笑着说,“起码,据我所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过三次、‘一国两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入主中原,颁布均田制,缓和了阶级矛盾。”

“让汉人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生产,经济迅速发展,通过贸易,同化北方经济落后的胡人,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改汉姓读汉书说汉话,认定士族门第等多种政治经济手段,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一国两制‘,然后辽国采用南院北院制,来管理南方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和北方的游牧的契丹族,并通过与北宋通商贸易,事实上同化了契丹人;”

“清朝的内蒙外蒙制度,引入藏传佛教黄教增进文化认同,最后同化了内蒙察哈尔。”

“后世邓公有远见卓识,在香港问题上一国两制,他想要的结果是:经济落后的大陆要同化经济发达的香港,被很多人不看好,但是通过近四十年的发展,香港与内地经济差距缩小到令香港青年丧失了优越感。”

“随着大湾区的建立,在我们穿越前,已经有很多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创业了。”

龚运发摇摇头,无限崇敬地赞叹道:

“邓公之所以是邓公,一般人能看到三五年的发展趋势就不错了,而邓公的目光却越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否则他怎么敢说出:一国两制要五十年不变!”

“是啊!不到三十年,香港的经济总量已经被深圳远远抛在了身后,香港人的优越感已经不复存在。”冷锋同样感慨。

“所以,我们要学习伟人的政治格局观,历史视野观,我们要更应该加强党建,组织建设,将我们的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卫生医疗政策延续下去,一定会引领中华文明再上高峰。”

王建军看的更远,他是最明白张隽豪这番话的意思的,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

“当然,前提是,我们对赵宋皇室不能再温情脉脉了,要逼迫它,要么隐退,要么远走海外。”

“是的!中原是华夏的核心区,因此不能留下阿三那种非暴力变革的遗憾,没有彻底的土地变革,就不可能有先进的小农经济。”张隽豪跟进道。

“什么?小农经济是先进的?”高杰不可思议地问道。

“是的,小农经济是人类社会是最先进的农业经济模式,包括后世。”张隽豪肯定道。

“专家不是说现代化大农场才是最先进的吗?”高杰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专家的话也能信吗?那些专家是有立场的,为资本说话的。”张隽豪哂笑道:

“你看漂亮国的大农场主是印第安人吗?是盎撒人,海盗的后代,而海盗的后代背后是漂亮国的三大粮商。从种子、化肥、农药到渠道都掌握在三大粮商的手中。”

“三大粮商想垄断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很久了,而且各地已经有了漂亮国资本的影子,若非邓公目光如炬,规定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十年不变,期满后又继续承包。后世华夏新的土地兼并就开始了。”

“小农经济自负盈亏,收获跟付出直接相关,所以生产积极性最高,最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快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生态农业、科技农业虽然先进,但只是技术先进,而不是模式先进,所以更适合于小农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