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一张莫斯科的名片,当全世界都在流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时!”
“韩森的热度是空前的,他创作的每一首新歌都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上霸占各国热搜榜!”
“华夏微特热搜榜已经出现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了!”
“霓虹国和美利坚的社交网站上也出现了!”
“各大搜索引擎上的相关搜索词条已经达到了上千万,太可怕了,这样的搜索人气,也就只有韩森能创造了!”
“上帝啊,神一般的歌手,他的出现,就是来打破纪录,创造奇迹的……”
此刻,《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已经在网络上聚拢了大量的人气。
而在莫斯科奥林匹克演唱会上,韩森的演出则仍然在继续,在无数人热血沸腾的呐喊声中,韩森演唱了《烟花易冷》、《青花瓷》等这具备强烈华夏风的歌曲。
和过往的演唱会一样,现场的观众竟然也是自发的进行了大合唱。
这一幕,让包括安德烈和叶夫根尼在内的观众都激动不已,因为这是只有在韩森的演唱会上才会发生的一幕。
别的歌手演唱会一场最多也就一万人,但韩森的观众却是十倍起步。
同样的歌曲,不同的人数,所大合唱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我爱韩森,更爱他开的演唱会!”
无数人心中都涌起同样的想法。
因为当十万人合唱出《青花瓷》、《烟花易冷》的时候,所有人都能直观的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然后爱上这种感觉。
这是在独处的时候所感受不到的效果。
甚至许多人一生中都没有听到过十万人同时在面前呐喊,其震撼程度,比想象中古代战场两军对垒时的呐喊还要震撼人心。
当演唱会进行到中场的时候,韩森则又带来了一首新歌。
“接下来,我将演唱一首新歌,这首歌叫《喀秋莎》!”
舞台上,刚刚唱跳完《比利·简》,引起全场沸腾、尖叫大韩森,坐在地板上,拿起一瓶矿泉水,朝头上浇了一下,等体表温度稍微降下去一些后,在所有人的呐喊声中,韩森继续说道“这也是我送给脚下这片土地的礼物。”
台下,有一名脸上有点点雀斑,皮肤白皙,扎着双马尾辫的俄国女孩,一脸惊喜的捂着嘴巴。
旁边的朋友更是激动尖叫,不断的摇晃着马尾辫女孩“喀秋莎!喀秋莎!这首歌叫《喀秋莎》!”
“我知道,我听到了!”马尾辫女孩此刻因为太过激动,眼睛竟然流出了泪水“我的名字就叫喀秋莎,我的名字就叫喀秋莎!
”
这句话一出,附近听到的观众都是回过头来,向马尾辫女孩道贺。
但并没有人表现出太过奇怪和震惊的神色。
因为喀秋莎本就是俄国很寻常第一个人名。
其最初的意思,就是俄国人对小女孩的一种称呼,和华夏人对女孩称呼为“丽丽”、“芳芳”、“香香”等神似。
但对很多老一辈的俄国人来说,喀秋莎却拥有另外一种意思。
那就是前苏联火箭炮的名称。
在二战期间,苏联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制造出了一种火箭炮,出厂时的火箭炮炮身上刻着“共产国际”这个词的开头,即“k”字母。
由于保密的原因,导致前线官兵不知道这种火箭炮的名称。
于是士兵们就根据炮身上的“k”字母,把这种火箭炮命名为“喀秋莎”。
这样一来,威力巨大的火箭炮,就有了一个女性化的名字,也就是这无意之举,使得火箭炮的冰冷和名字的美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人们喜欢上了喀秋莎火箭炮,流传度也越来越广。
这种火箭炮在二战中发挥出了巨大威力,德国将士对这种火箭炮印象非常深刻,称它为“俄国大元帅切洛勉的管风琴”,从此喀秋莎成了火箭炮的代名词。
而现在,除了人名和胡健跑之外。
喀秋莎即将拥有第三种意思。
此刻,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并不知道。
当这首歌曲,一经问世后,在不远的将来,就将成为俄国的第二国歌。
更是会在近来陷入焦灼的俄乌战场中,给予俄军极大的激励士兵士气的作用。
每当《喀秋莎》的歌声响起。
那巨大的号召力,让每一个俄国人肾上腺素激增,那一道道歌声,在每一个让人绝望的瞬间,都能在军中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甚至一度在战场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divid="er_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