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找到了不练功夫的借口,韦小宝心下大宽,倒头呼呼大睡。
他既不须再练武功,此后的日子便过得甚是逍遥自在,十二粒药丸服完,小腹上的疼痛已无影无踪。日间只在上书房侍候康熙几个时辰,空下来便跟温氏兄弟等掷骰子赌钱。
他此刻是身有数十万两银子家财的大富豪,掷骰子原已不用再作弊行骗,但羊牯当前,不骗几下,心中可有说不出的不痛快,温氏兄弟、平威、老吴等人欠他赌债自然越积越多。
好在韦小宝不讨债,而海大富又已不在人世,温氏兄弟等虽债台高筑,却也不怎样担心。
至于尚膳的事务,自有手下太监料理,每逢初二、十六,管事太监便送四百两银子到韦小宝屋子里来。
这时索额图早已替他将几万两银子送宫中嫔妃和有权势的太监、侍卫,韦小宝嘴头上既来得,康熙又正对他十分宠幸,这几个月中,在宫中众中交誉,人人见了他都笑颜相迎。
秋尽冬来,天气日冷一日,这天韦小宝从上书房中下来,忽然想起:「师父吩咐,倘若有事,便去天桥找卖膏药的徐老头联络。
虽然没什么事,也不妨去跟他对答一下,什么「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倒也有趣。
喂,你这张膏药要三两黄金,三两白银,太贵啦!五两黄金,五两白银卖不卖,哈哈,哈哈!」
他走出宫门,在大街上转了几转,见一家茶馆中有个说书先生在说书,便踱进去泡了壶茶坐下。
说书先生说的正是「英烈传」,说到朱元璋和陈友琼在鄱阳湖大战,如何周颠抱了朱元璋换船,如何陈友琼战船上一炮轰来,将朱元璋原来的坐船轰得粉碎。
这些情节韦小宝早已听得烂熟,那说书的穿插也不甚佳,但他一坐下来,便听了大半个时辰,东逛西逛,直到天黑,这天竟没到天桥去。
第二天、第三天也始终没去。每晚临睡,心里总说,明天该去瞧瞧那徐老头儿了,可是第二天不是去掷骰子赌钱,便是去听说书,要不然到街市之中乱花银子。
这些日子在皇宫里逍遥快乐,做太监比做天地会的什么香主,臭主要适意得多,自知这念头十分没出息,也不敢多想。
偶尔念及,韦小宝便自己安慰:「反正我又没事,去找徐老头儿干么?泄漏了机密,送
了我小命不打紧,反而连累了天地会的大事。」
如此又过了月余,韦小宝这一日又在茶馆中听「英烈传」。茶博士见他中宫中太监,给的赏钱又多,总是给他留下最好的座头,泡的是上好香茶。
韦小宝这些日子来给人奉承惯了,对茶博士的恭谨巴结虽不怎么稀罕,听在耳里却也着实受用。
坛上说书说的是大将军徐达挂帅出征,将兵赶往蒙古。京师之地,茶馆里听书的旗人甚多,说书先生不敢公然提「」二字,只是说是元兵元将,但也说得口沫横飞,精神十足。
韦小宝正听得出神,忽有一人说道:「借光!」qs
说完在他的茶桌边坐上。
韦小宝眉头一皱,有些不耐烦。
那人轻声说道:「小人有张上好膏药,想卖与公公,公公请看。」
韦小宝一转头,只见桌上放着一张膏药,一半青,一半红,他心中一动,问道:「这是什么膏药?」
那人道:「这是除恶毒,令双目复明的膏药。」
随即又压低了声音,道:「有个名目,叫作「去清复明膏药」。」
韦小宝看那人时,见他三十来年纪,英气勃勃,并不是师父所说的那个徐老头,心下起疑,问道:「这张膏药要卖多少银子?」
那人道:「三两白银,三两黄金。」
韦小宝道:「五两白银,五两黄金卖不卖?」
那人说道:「那不是太贵了吗?」
韦小宝道:「不贵,不贵,只要当真去得清毒,复得了明,便给你做牛做马,也是不贵。」
那人将膏药向韦小宝身前一推,低声道:「公公,请借一步说话。」
说着站起身来,走出茶馆。韦小宝将二百文钱丢在桌上,取了膏药,走了出去。
那人候在茶馆之外,向东便走,转入一条胡同,站定了脚,说道:「地振高冈,一派溪水千古秀。」
韦小宝道:「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不等他问,韦小宝先行问道:「阁下在红花亭畔住哪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