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人类偷偷进化的时候落下了我们!”</p>
……</p>
——这是同学们的议论和赞美。</p>
“你怎么不学学人家周硕呢?我可是听说了,这个周硕成绩又好,诗写的也好,还会写小说……要是你有他一半的聪明,你妈我做梦都能笑醒!”</p>
——这是家长对于“别人家的孩子”的碎碎念。</p>
周硕的事迹传着传着,就从学生和老师口中,传到了家长耳朵里。</p>
而且越传越离谱,学生和家长们不断添油加醋,从最开始的“周硕考试构思好了诗,在办公室落笔挥就”,不知道怎么就传成了“周硕为诗刊投稿,现场写诗,一气呵成”。</p>
渐渐向着野史发展了起来。</p>
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怎么传的,七拐八拐,居然又传到了教育局。</p>
教育局长听说了周硕的事,亲自给芜湖一中的孙校长打电话:“老孙,听说你们学校出了个叫周硕的天才,传的神乎其神,到底什么情况?”</p>
孙校长于是将周硕的事迹都讲了一遍,包括他创作的小说,被龙国日报点名表扬,以及他创作的一些诗和这次给《诗刊》投稿的事情,周硕的成绩……总之从头到尾将周硕夸了一遍。</p>
教育局长听完大喜,心说他的政绩这不就来了,于是连忙安排人去给周硕做一个专访,准备将周硕包装成“新时代素质教育方针指导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模范学生”。</p>
被教育局安排做专访的记者叫张莹,女,25岁,毕业于芜城传媒大学。</p>
张莹是芜市本地人,毕业后回到家乡,第一选择当然是考芜市的编制。</p>
张莹本来想考《芜市日报》报社的,但没考上,最后,在家里一个在体制内很有人脉的亲戚的推荐下,尝试了考芜市教育局的编制。</p>
结果当然不出意外的考上了。</p>
考上教育局后,张莹被安排进了和她专业对口的宣传部门。</p>
此后,芜市教育局的各类重大新闻、重要通知以及来往公函,皆由张莹操刀。</p>
几年下来,张莹已经成长为了芜市教育局宣传部的得力干将。</p>
张莹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就开始调查周硕的基本信息。</p>
当她得知周硕已经向《诗刊》投稿以后,便向局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
“局长,我觉得还是等《诗刊》发表了周硕的诗之后,咱们再发表关于周硕的文章。”</p>
“咱们可以先做好专访,写好稿子,等《诗刊》一发表周硕的作品,咱们就第一时间发布相关的新闻。”</p>
局长还是非常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怎么说?”</p>
“虽然周硕那些作品确实很优秀,但说服力还是不够强。”</p>
张莹侃侃而谈:“而《诗刊》不管在教育界还是文艺界,都有着非常强的影响力,如果周硕的诗能被《诗刊》刊载,咱们树立‘模范学生’的报道,就会更加有说服力。”</p>
局长问:“万一这个周硕的作品不能在《诗刊》上发表呢?”</p>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张莹斩钉截铁的说,“我这几天看了他的作品和诗,他的那个诗已经达到了可以流传后世的水准,《诗刊》绝对不会如此鼠目寸光。”</p>
“更何况,周硕还被《龙国日报》点名表扬了,就算只从政治角度考虑,《诗刊》也绝不会如此不智。”</p>
“那行,就按你说的办!”</p>
局长从善如流的采纳了她的建议。</p>
(/27010/27010879/1055964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