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2)

“但是你没有给到,那我不接着干了,又有什么错?”</p>

旁边的大叔也听不下去了。</p>

“老六,你这也忒不厚道了。”</p>

“人家赵策给你400文,你就算天天给他照看着地里那点庄稼。”</p>

“又能浪费得了多少时间?”</p>

“400文钱,我们就是去地主家里打短工,一年也就差不多赚这个钱。”</p>

“你拿了人家这么多的工钱不说,还废了别人这么多钱的种子,你这是糟蹋粮食哦。”</p>

六叔梗着脖子道:“当初说好几天就几天。”</p>

“这哪里还能怪我?”</p>

“他自己的田地,自己都不上心。”</p>

“还要我一个关系这么疏远的亲戚去给他上心吗?”</p>

六叔坚持自己没错。</p>

在田间大声嚷嚷着。</p>

说赵策污蔑他,他要去找城里的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p>

赵策声音也稍稍提高,但是仍然不疾不徐。</p>

“去城里找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p>

“好啊,那就去!”</p>

“400文钱!你当我家的银钱,是大风刮来的不成?”</p>

“《大郜》你家里还有吧?记得一同带上。”</p>

“到了公堂上,让青天大老爷帮你翻一下。”</p>

“看看《大郜》里对你这种罪行的记载,究竟是要笞多少下!”</p>

《大郜》是明太祖制定的刑典。</p>

明初的时候,是要求所有农人,家家户户都有一本。</p>

并且还派了专门的人,整个大明去宣传。</p>

里面虽然记载的都是对贪官污吏的刑罚。</p>

但是也有少数对于平民的刑罚。</p>

一般人犯了小事,家中要是有《大郜》。</p>

还可以抵消一部分的罪行。</p>

现在是明中。</p>

《大郜》之名虽犹在。</p>

只是因为对其法令的多次删减废除。</p>

其实已经没什么作用了。</p>

赵策自然也不记得里面有什么刑罚。</p>

(/14200/14200562/1816535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