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陛下的文书所言,这皇室宗亲的俸养问题,我们朝廷暂时还能负担得起。”</p>
“此事应当慢慢规划,从长再议。”</p>
开了海禁,下一步就得增加沿海水师。</p>
水师增加了,就要大量建造大明宝船。</p>
到时候若是陛下觉得还不够,是不是还要效仿太宗,来个七下西洋了?</p>
这劳民伤财之举,苦的都是天下的老百姓!</p>
然而刘大夏说的这道题,不用弘治皇帝说,朱厚照也会了。</p>
他盯着刘大夏,目光带着自信。</p>
“刘公此言差矣。”</p>
“太祖皇帝在洪武二十三年,颁布了一份谕令,其言:诏户部严交通外番之禁。上以国朝金银、铜钱、火药、兵器等物不许出番。”</p>
“请问刘公,此谕令,言外之意?”</p>
刘大夏微微皱眉,看着今日突然侃侃而谈的太子。</p>
太子一向对朝政并不怎么关心,今日怎么居然连太祖皇帝在哪一年颁布的谕令都记得了?</p>
刘大夏沉思了一会,才说道:“谕令便是禁止我大明与外通贸易。”</p>
“不知道太子殿下是何意。”</p>
一旁的李东阳,看了一眼朱厚照。</p>
朱厚照也看向他。</p>
两人对于那天在赵策家中的谈话,心知肚明。</p>
朱厚照有些得意,不愧自己回来查了这么久的资料。</p>
这谕令从一直不务正业的太子口中一出来,满室大臣看着自己这震惊的样子,不得不说,还挺有成就感。</p>
朱厚照侃侃而谈道:“太祖的意思便是,我们除了这些东西不可以出口。”</p>
“其余的东西,都是可以出口的!”</p>
“后来太宗也派人六下西洋,弘扬我大明国威。”</p>
“随船带去的东西,也都是按照祖训,除了自用外,绝不出口。”</p>
“其实从太祖到太宗,一直到后来的宣宗,海禁虽然是禁,但待遇却一直在缓缓放宽的。”</p>
“这是为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