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2 / 2)

“保守着来,先开一个港口作为试点,其他港口则继续推行从前的政策不变。”</p>

“臣以为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刘尚书忧虑的倭寇与沿海百姓安危一事。”</p>

“同时,也能从一个港口的收入中,真正衡量评估是否值得我们大明全面开海禁。”</p>

李东阳的话,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p>

弘治皇帝也赞同的点了点头。</p>

“李阁老所言,正是朕所想。”</p>

“既然如此,那便按照李阁老说的做吧。”</p>

“至于开海的港口......”</p>

刘大夏看到陛下和李阁老的样子,就知道这两人估计是商量过的了。</p>

再有刘健刚才一番话,也可以听出他是同意了此事的。</p>

至于谢迁,他虽未表态,却并未出声阻止。</p>

刘大夏知道今日的争辩,自己肯定占据不了上风。</p>

然而他还是要说道:“陛下,祖宗之意不可违。”</p>

“即便太祖没有规定所有不能出口的商品,然而封闭港口,却是有实实在在的谕令。”</p>

“怎可如此轻易的就推翻?”</p>

朱厚照憋了许久,终于憋出一句。</p>

“荀子有约: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p>

“刘大人,祖宗家法是理,可实际情况来规定符合事宜的国策,更是理。”</p>

“既然都是理,为何只能用祖宗家法来治国,却不允许其他有利于国朝发展的国策?”</p>

虽然说的并不全对,但这些话一说出口,弘治皇帝便想慈爱的摸摸自己儿子的脑袋。</p>

这儿子,打小就聪明。</p>

就是为人太过懈怠,对那些圣人之言、治国之论和时政全部都不感兴趣。</p>

然而今日为了开海一事,居然都能引经据典了!</p>

(/14200/14200562/1816439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