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们这些人的脸往哪里放?</p>
但换一种说法。</p>
就连他们都想不出法子,那些小学生又怎么会想的出来办法?</p>
刘健点头道:“此举倒是不难。”</p>
“只要按照童试时,将题目写于题板之上,让考生各自抄下答题即可。”</p>
“届时再将策论单独封装送上来即可。”</p>
横竖科举也不看策论的成绩,到时候看完之后,再送回去让考官们扫一眼都行。</p>
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不看的。</p>
在场的不少人都主持过科举考试,自然也都清楚这些。</p>
因此这提议都是没有出声拒绝。</p>
弘治皇帝见状,和众人商讨了一下题目,很快便定了下来。</p>
......</p>
原本写好题目的卷子的,全部被换了下来。</p>
在开考前,考官说明情况后,让在场的人把信息都誊抄到新的卷子上。</p>
把祖上三代履历等誊抄后,便开始静待题目。</p>
经过前面六天的考试,不少人都精神萎靡。</p>
这一场策论也并不重要的,不少人都显出一副精力不济的样子来。</p>
巡场的府兵卫士们,举着写了题目的牌子,慢慢的在考号中穿梭。</p>
赵策看了一眼。</p>
“论灾时国库少银,如何丰盈国库......”</p>
看着这题目,赵策也不做他想。</p>
毕竟先前的策论,基本出的题目也都是务实派的。</p>
策论要写的言之有物,能为朝廷所用。</p>
因此都是用的一些时政为题。</p>
像先前童试时的治理水灾等题目,基本都是紧跟时事。</p>
如今下了这么多天的雨,恐怕其他地方又遭了灾。</p>
赵策想好之后,拿起毛笔,沾了点墨。</p>
想着写一些常规的东西,随便糊弄一下便好。</p>
毕竟这秋闱三场,第一场的文章考官都看不完,这策论大概率是一眼都没人看的。</p>
而且就算看了,也不会对科举成绩有什么影响。</p>
既然没人看,那不如......</p>
赵策顿了顿,最终下笔。</p>
(/14200/14200562/1816424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