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p>
“可这一切,都是要靠我们通过行动,真实地去感知。”</p>
王守仁眉头微皱。</p>
“生于有,有生于无?”</p>
“也就是说。”</p>
“那处悬崖不存在任何其他条件,要单纯的对我造成伤害,那就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p>
“一是我所知的悬崖真实存在,二是我感知不到那个悬崖。”</p>
“二者缺一不可......”</p>
“不......这其中还忽略了明心......”</p>
“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这悬崖是有危险的,那我根本不会去靠近......”</p>
赵策看他陷入了思考,脑中也在快速运转着。</p>
其实悬崖之说,只是他随口提出来与扎巴大师辩论用的。</p>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适合用在如今大明已有的思想上。</p>
这也是扎巴大师为什么,会在辩论中落败。</p>
因为这种说法,本身涉及的点太多,也存在很多的谬论。</p>
而悬崖此句与王学,其实联系也不大。</p>
但如今赵策不过说了几句,王守仁已经举一反三,说了这么多出来。</p>
这些话,赵策可能也答不上太多。</p>
他只能点点头,赞同道:“先生说的极对。”</p>
“其实这个悬崖的问题,先生已经想的很是通透了。”</p>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
但在实践的时候,人都会遵从本心的指引。</p>
王守仁的话中,其实已经包含了绝大部分的可能。</p>
赵策想,再这么和这种大师吹下去,他肚子那么点墨水,就要被人看出来了。</p>
索性他不再纠结这个话题,直接道:</p>
“我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解先生的疑惑。”</p>
“嗯?”</p>
王守仁回过神来,有些惊讶的看着赵策。</p>
“你知道我为何困扰?”</p>
赵策笑了笑:“先生的事迹,我有听过一些。”</p>
“虽然我研究的不多,但也希望能帮上先生一二。”</p>
王守仁想着自己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很是高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