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每人都官升了一大级。</p>
部院大计后,朝堂初稳。</p>
弘治皇帝在上朝后,带着太子朱厚照,召集六部臣与内阁成员在暖阁,宣布了一个消息。</p>
“朕意图施行新政。”</p>
“全面开海、抬高商税及重新制定宗亲礼法等皆要在今年完成部署。”</p>
在这些话中,大部分都是去年开始,弘治皇帝就开始做的。</p>
众人对此,也没什么异议。</p>
但紧接着,弘治皇帝的一番话,却让整个暖阁,陷入了一片嘈杂中。</p>
“新政内容还包括,清丈土地、统一赋税、记亩征银。”</p>
弘治皇帝说完,在座的人个个都瞪大了眼睛。</p>
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面前的皇帝。</p>
朱厚照听着这些话,突然想起自己被排除在门外的那天。</p>
原来,那天定西侯和他父皇,说的就是这些话?</p>
怪不得不让他听到,怕他提前泄露出来。</p>
这些话若是提前泄露出去,恐怕如今朝堂都变了样了。</p>
而且赵策这人,估计也成为了更多人的眼中钉。</p>
朱厚照抿了抿嘴,没有出声,静静等着众人的反应。</p>
“陛下,兹事体大,此事恐有不妥!”</p>
刘健很快开口道:“去年开海禁、抬高商税后、爵位赏赐和改漕为海等,都尚未全部落实。”</p>
“如今国朝正值人事变动之初,不稳定因素太多。”</p>
“若在此时推行此新政,恐会引起我们大明内部不稳!”</p>
前面的还好。</p>
后面的种种,不用想都知道是难以办成的。</p>
但是丈量土地这一条,便能预想到其中的困难重重。</p>
不说地方政府的执行问题,就朝廷会受到来自文官集团、勋贵人家和大地主阶层的对抗,便会是空前绝后的。</p>
作为稳健派的弘治内阁成员们,就连李东阳都不好开口说赞成。</p>
弘治皇帝也知道结果会是这样的。</p>
他不慌不忙的道:“朕只是先与诸位说明,具体落实,当然得从长计议。”</p>
“自太祖清丈土地以来,我大明的土地如今只剩下一半左右。”</p>
“但我们人口没有减少,如此一来,预示着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p>
“陛下......”</p>
刘健再开口,弘治皇帝直接抬手,止住了他的话。</p>
“而统一赋税和记亩征银,也是为了我国朝的国库和百姓着想。”</p>
“不止农税,就连如今日益增多的商税,也需要统一征税名目,不许地方再随意以其他名目征收。”</p>
“凡此种种,皆是朕深思熟虑后的结果。”</p>
随后,弘治皇帝又详细解释了一番这些措施。</p>
在场的人,听着他的讲解,个个心中都波浪频起。</p>
陛下......他怎么突然想到了这么多治国良策?</p>
诚然,这些国策,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p>
但一旦实施成功,那对大明来说,都是有巨大好处的!</p>
朱厚照在一旁,也听得如痴如醉。</p>
沿用旧法,基本也没什么惊喜的地方。</p>
但这新政却不同,这是完全不同以往的政策。</p>
按照朱厚照的想法,此次的新政,便是一柄锋利的匕首。</p>
这一把匕首,能让他们大明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p>
这么想想,便觉得激动啊!</p>
等弘治皇帝说完,众人脑中一时也是思绪翻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