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p>
这文章里也给分好了锅。</p>
总之,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不已。</p>
弘治皇帝听着这声音清朗的朗读声,又看了一眼谢迁的神情。</p>
总觉得这份卷子越听越顺耳。</p>
当然,绝对不是这份卷子赞他和大明赞的比另外两份更卖力。</p>
谢迁之后,便是李东阳。</p>
三人读完后,弘治皇帝虽然心中已有了打算。</p>
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可有定西侯的文章在其中?”</p>
“朕记得他在此前已经连中五元,若是文章写得不算差的话,那不妨也送上来让朕比较一番。”</p>
皇帝欣赏定西侯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p>
毕竟先前还带着他们几个阁老到定西侯家中做客去了。</p>
如今他要越过这三份被精挑细选出来的卷子,硬要点赵策的话,也没什么稀奇的。</p>
殿中的人都把视线转到了李东阳身上。</p>
李东阳乐呵呵的说道:“陛下可是觉得这三篇文章不够好?”</p>
旁边几人听到他这装模作样的话,都不由的撇了撇嘴。</p>
好你个李东阳。</p>
人家陛下都把状元硬要塞到你门下,你还搁那装呢?</p>
弘治皇帝听了李东阳的话,笑道:“朕觉得都还不错,不知道三位爱卿觉得如何?”</p>
刘健扬了扬手中的试卷,说道:“臣手中这篇文章,引用典故颇多,分析全面。”</p>
“以纯王之心行纯文之道,实在不失为一篇好文章。”</p>
谢迁则道:“臣方才读的这篇文章,虽用典不够多,但少而精,而且读起来音律优美。”</p>
李东阳则道:“臣这份,举前朝所行之政详细,而且分析全面。”</p>
三人都对自己念过的文章,给出了中肯的评价。</p>
弘治皇帝点点头,让人把这三份卷子都呈了上来。</p>
三篇文章,卷面整洁,通篇无一错别字,无一涂抹。</p>
只在题目旁用朱笔画了一串的红圈,看起来便让人觉得赏心悦目。</p>
这样的卷子,确实是最有资格成为一甲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