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1 / 2)

准备了这么久,赵策干脆就在闲暇时间,对着李东阳的诗词集,直接从里面摘词摘句,拼凑出了一首诗。</p>

那首诗,李东阳看的,差点血压飙升。</p>

明明上次鹿鸣宴他准备的那首词大气磅礴。</p>

怎么一时间又像个初学的稚童一般了?</p>

要不是这次赵策又得了个状元,他差点就要押着他去重新学作诗去了。</p>

不过转念一想,以赵策这样的学习办法,短时间内要他能作出什么好诗来,确实是有点为难他了。</p>

估计上次那诗词,也是赵策这人花了大量时间,才勉强作出来的。</p>

想想,这也很符合赵策的性格。</p>

于是李东阳很快便说服了自己,直接大笔一挥,把赵策作的诗好好地修改了一番。</p>

改成了一首与赵策本人拼凑出来的诗不说一点不像,只能说毫无关联的诗来。</p>

因着赵策上次在鹿鸣宴上作了一首赞美国朝风光,大气磅礴的词来。</p>

在座的人,一时都期待的看着赵策。</p>

不知道今日的他,会作出什么样的诗来?</p>

众人的期盼中。</p>

赵策自信的站起来,对着众人拱手作了一揖。</p>

“今日有幸参加陛下赐下的恩荣宴,深感荣幸。”</p>

“在下不才,在家师的斧正下,提前准备了一首谢恩诗。”</p>

“还请诸位勿怪。”</p>

赵策大大方方的承认了之后,便背着手,目视前方。</p>

声音缓慢,字字清晰的念了出来。</p>

“队舞花簪送酒频,清朝盛事及嘉辰。</p>

星辰昼下尚书履,风日晴宜进士巾。</p>

围撤汉科三日战,苑看唐树九回春。</p>

丹心未老将头白,犹是当年献策身。”</p>

赵策念完后,作为主持的英国公张懋,点了点头道:“不愧是茶陵派传人。”</p>

“此诗用词清丽,言语之间又包含忠君爱国,献身国家之意。”</p>

“不愧是上好的侍宴佳作。”</p>

这首诗,一听便是李东阳的风格。</p>

虽然赵策只说是李东阳修改的,但其中修改了多少,也没人得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