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张柬之来访(感谢盟主:师兄)(2 / 2)

相比狄仁杰而言,张柬之或许没有那么出名,可能只是因为二人生长的时间线过于重合,但对于历史而言,二人都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公元705年,张柬之、崔玄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谋划杀掉张易之和张昌宗,并迫使武则天让位于李显。

若说狄仁杰与武则天规划了李唐江山的历史走向,那么说张柬之为武则天将李唐江山还给李氏做出巨大贡献也不为过。

对于这位正直的超级宰相,李重润的心中尽是尊敬。

看着迎上前的张柬之,李重润紧忙迎上前去,搀扶住张柬之的胳膊。

这一举动令张柬之一惊,紧忙说道“殿下万万不可。”

说着,张柬之便要挣脱李重润的搀扶。

“张大人不必拘泥,重润是晚辈,让您等了两次属实不对,若不是近日繁忙,重润定登门拜访。”

李重润所言并非推脱之词,却有寒暄之意,就算是他想要登门拜访,也未必敢去。

整个神京城几乎都知道李重润与狄仁杰、魏元忠的关系,若是再明目张胆拜访张柬之的话,必定会让人留下话柄。

到那时,只会令自己的处境越发危险。张柬之深夜拜访也是为了避嫌,想到此处,李重润心中心里掠过一丝苦笑与感动,稍纵即逝。

“不知张大人深夜光临所谓何事?”李重润没有多余的寒暄,直入主题。

“哎,吐蕃边境战事吃紧,我朝将领损失惨重,若再有两个月无法平乱边关战事,吐蕃与武朝接壤的三座城池,就要失手了,若非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来求邵王殿下破局。”张柬之的话语中充满无奈,而后又心生希望的看着李重润。

李重润闻言,心中一惊“什么?吐蕃边境?”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焕发生机。

文成公主入藏,是民族和亲、共同发展的典范。她为吐蕃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文化,使汉藏民族间团结友好的局面不断增强,为推动唐蕃关系的发展,促进吐蕃经济的繁荣,加强汉藏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更有佳话说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为什么这会有吐蕃边境战乱?李重润心中存有一丝疑虑。

“张大人,且不说吐蕃边境为何战乱,我一个闲散王爷,有心杀贼无力冲锋陷阵啊!”李重润说话间,还秀了秀并不强壮的胳膊。

“殿下有所不知,此时正值暑期,边关战士粮草充足,兵甲丰盈,却单单有一事无法解决,军中醋布着实无法供应战士消耗,若是半月内无破解之法,边境三城就要……就要失守了。”张柬之痛心疾首,手足顿挫。

“醋布?”

很多人对醋布都有误解,李重润也是,他还没未到这个世界之前,也看过很多关于醋布的解释,说醋布是用醋煮过的布。吃饭的时候,只要把“醋布”放进水里,里面的醋味就会跑出来,便于调味携带。

实则不然。

醋布实际是干海带,古代制盐成本太高。更是敛财的好手段,而人又不能不吃盐,否则必死。

海带本身含盐量就高,晒干方便携带,不易变质。因其颜色如醋,干后形状如布,故而得此名。

而且自古以来盐铁官营,都是极其敏感的事情,李重润因为将此事直接告诉李祎,心中还有顾及,万万没有想到,张柬之竟然因为此事而来。

听到此处,李重润心中欢喜起来。

李祎父子因海盐之事受人威胁,而岭南与吐蕃的距离相比神京或其他交通要塞都要近很多。

这件事情再由张柬之禀于陛下,将制盐之术的功劳推给李祎父子,这件事情跟自己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届时陛下下旨,将赐予岭南的海盐赐予吐蕃边境的战士,再让李祎父子带着制作细盐的方法去吐蕃支援,岂不是将所有事情都解决了。

“哈哈,哈哈!”李重润不自觉的笑出声来。

张柬之看着失声而笑的李重润心中费解,满脸愤怒的看着后者,“此战事已经迫在眉睫,殿下还有心思笑?若是殿下也无他法,老夫再去别处询问,告辞!”

说完话,张柬之甩甩袖子就要走。

李重润看着一只脚已经迈出去的张柬之急忙拽住,“这老头,这脾气多大,求人办事还这样,都说你老了被贬黜。”

这样的话也就是在心里想想,没敢说出来。

“张大人可还记得李琨王叔目前身在何处啊?”

“岭南平乱,老夫当然记得。”

“平乱所用何物呢?”

“海盐?”张柬之心中激动,随后又蔫了下来,如霜打的茄子般,“那海盐已许给岭南,若是海盐未到,岭南的叛乱也不会停息,拆了东墙补西墙,有何意义!”

张柬之所言在理,但他并不知道李重润为李祎所谋计策。

后者闻言微笑,走到堂内案前,将今日赠与李祎的制盐之法刷刷刷的写了下来,李重润故意将字写的大些。

张柬之年岁已大,将堂内烛灯取下,左手遮挡烛火,慢慢靠近案前,看着李重润的大字,心中先是感激,知道照顾老人,年岁大,眼睛花,字大些刚好。

但定神细看之时,张柬之心中惊骇,“这……这是?”

他不敢确定的再向前凑了凑,那烛火下向外溢的液体被甩在案上,张柬之立马用袖子擦掉,生怕落在李重润的纸上,心中惊骇“殿下,这……这是制盐之法?”

。.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