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黄河水运难何处(第五更)(1 / 2)

眼下的黄河上游一段,无大船通行。

小船往来,到了特殊的地方就停了,该搬运货物就搬运货物。

实在是无法通行,不然是拼命。

一般是渔民在黄河上捕鱼,不碰浮桥。

黄河的上游,到‘几’字段的时候,是偏僻地区,都护府、军队驻扎的位置。

从黄河往上走,需要纤夫。

黄河没有被彻底利用上,不然从黄河走,水路相连,一口气可以跑到岷山。

倒腾一段距离的陆路,又是水连水,去益州。

也就是突厥和吐蕃的造船技术不行,不然人家找到条河,可以直接打到长安。

从那边往长安属于顺流,黄河利用好了优势很大。

大唐已往没有轮船,不会选择黄河往上去,绕一圈,距离远,运送东西走陆路。

现在有轮船,铁索浮桥的在连接两岸的时候,对黄河运输形成了阻碍。

李隆基找来地图,看一看:“那边的人口少,运输物资要绕个大的几字。”

“三哥,贸易,黄河过去了,往回来容易,哈密瓜、葡萄干、牲畜。不需要纤夫,路上的消耗是人吃喝,没有牛马吃喝。”

李易用手在地图上划一下。

“壶口。”李隆基指头点在最关键的位置。

“咱的船不大,轮船,一个是在旁边开渠,一个是挂轨道,旱地行船。”

李易知道壶口瀑布,那里无法行船。

以前人用旱地行船的方式来解决,船到那里的时候,把船上的物资抬上岸,船也抬上岸,用滚木来走。

到另一边的时候再放下水,这样就可以通行了。

不过可以修渠,修一个两米深十米宽的渠,绕,小轮船就过去。

非要旱地行舟,就加上轨道,铁轨,船卡到位置,人拽上去。

牲畜也可以帮忙,壶口瀑布的问题便解决了。

又不是他那个时候,需要走大船,一直在想办法建设,吨位大。

李易觉得能整体重五吨就可以了,三吨只要数量够,一样没问题。

“三哥,你看,从黄河往那边运输,吐蕃想打咱就打,走汉水入长江,陆路需要一段距离。

走黄河,实在不行,咱就在壶口上面一点设个点,还是走一段陆路,用铁轨运输,到地方装卸。”

李易在地图上又划了几下,最主要的是几个浮桥受到了影响。

李隆基认真看着,涉及到了运输的大事,他不得不慎重。

“浮桥的话能不能分开?”李隆基心思活跃。

“能啊,浮桥一直都建在水流不是很湍急的地方,小船通行,拆开一段,然后抛绳到对面,再给连上。”

李易说出他那时曾经的浮桥,还可以解索,铁索是挂着的。

需要通航,摘下来,等船晚上过去之后,白天一早再连上。

专门有人负责顶着河流的冲击用绳索把桥重新归位,很方便。

“需要许多钱。”李隆基又谈起经济账。

“收费,往来船只缴纳费用,建设的钱一点点就回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