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 一起名垂千古(2 / 2)

「大王,入学的胡人已经送至邯郸学院了,一百五十人,一个不少,是直接分到各个学院还是……」虞信捧着一本花名册从外面走了进来。

「胡人的办事效率还是挺快的。」赵括笑着说道,从下达命令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一个月时间,胡人就把入学的人员部送来了,这效率比赵国的办事效率都快。

「赵飞骑就在北疆,就算再给胡人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反抗。」庞煖笑着说道。

依靠赵武灵王的余威,赵国收服胡人的难度比秦国收服义

渠和巴蜀难度小太多了。

秦国对巴蜀还有优惠政策,可以减免赋税,即便如此,巴蜀还经常反叛,赵国对胡人没有任何优惠,只有一条,要么听话,要么死!

不过赵国对听话的胡人要比秦国宽松很多。

「这些胡人不识赵字,大部分不懂赵语,需要从头交起,就没有必要分开了,部交给儒家吧。」赵括想了一下说道。

诸子百家中,若是论哪一家教化的能力最强,那么非儒家莫属。

最好能够将这些胡人部教成翩翩君子,让礼乐的光辉普照天下,而且儒家最看重的就是教化之功,尤其是教化异族,这是孔子当年都没有挑战过的事情。

「大王放心吧。」孔穿自信地说道。「若是能够教化所有胡人,就算是先祖也不能及也!」

「对了,从今以后禁止称呼他们为胡人,改以地名称呼,明白了吗?」赵括说道,他要从根子上消除胡人这个称谓。

从今以后,赵国境内,只有赵人!

「诺。」众人瞬间便明白赵括的意图。

「对了,这是农家和天仓氏兄弟的谏言,你们看一下。」赵括指着桌子上一封信件说道。

虞信拿起书信,打开一看,神色有些动容,「冬天无事,将国各地所有种地种得好的农民召集起来,探讨如何种地!」

农家和天仓氏为了提升产量,从种子和耕种技术两方面入手。

但是耕种这方面,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不同土质,不同地区适合耕种的方法也不一样,很快研究就遇到了瓶颈。

为了寻求突破,农家和天仓氏决定上书赵括,召集赵国各地农民,共同研究。

「禀大王,臣觉得此事可行。」虞信拱手说道。

现在已经是冬天,国各地已经不需要耕种,召集一些农民不会有任何影响,反倒是农家的温室中,还能继续种地。

赵括摇了摇头,说道:「寡人的意思是,直接向天下开放,召集天下精通种地的农民共聚邯郸,研究种地的同时,编纂《农书》,就如同当初医家一样,并且对所有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农民,给予奖励。」

中国自古以来皆重视农业,但是却从来没有重视过负责种地的农民,粮食亩产从几十斤,到几百斤,再到后来的上千斤,中间不知出现过多少伟大的人物,然而最后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反而那些整天闲着没事干,只留下几篇酸诗的名垂千古。

「除此之外,既然医家和农家可以,寡人觉得其他行业也都可以。」

虞信等人对视一眼,没有反对,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搞不好会成为众矢之的,不过现在的赵国有这个底气。

赵王括元年十一月,赵国向天下宣布,召集各行各业的精英编纂行业典籍,不管你是农民、乐师、画师、棋师、占星、相师,还是木工、纺工、铁匠、石匠、漆匠、造船匠等等,只要你来,赵国就为你出书!

凡是参与者,皆可留名,与书籍一起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