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湖广藩王真是多(1 / 2)

大明王朝1500 似水如烟 1127 字 2022-09-13

<sript><sript>

毫不夸张地说,封地在湖广藩王,是整个大明最多的。

也许会有人说,河南的藩王应该是最多的。

在明末时,小小的河南省就有七位藩王,占明末藩王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八。

明末时,除去封除的藩王,湖广还尚存八位藩王。

如果从明初到明末所有封地在湖广的藩王都算上的话,就有十九家之多。

就以弘治十五年这个时间点来算的话,也有九家藩王。

封地在武昌的楚王一脉;封地后期改在荆州的辽王一脉;封地在安陆的兴王一脉;封地在襄阳的襄王一脉;封地在蕲州的荆王一脉;封地在长沙的吉王一脉;封地在武冈的岷王一脉;封地在常德的荣王一脉;封地在衡阳的雍王一脉。

如果仅仅是这九家亲王还好说,除了这些亲王,还有若干郡王,数不清的将军中尉。

这些宗室人员影响着湖广的各个方面。仅每年的宗室俸禄,就给湖广人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好在现在仅仅是较明初增加了许多,还没有到明末的几何式增长。湖广尚能应付过来。

朱厚照既然决定在湖广进行这些改革,那么如何应对这些宗室人员,就不能交给官府了。

这么做,是极不负责任的。

朱厚照说道“朱大人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本宫也知道你们的难处。毕竟他们都是皇室宗亲。向父皇告你们一状,就能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这样吧。由我出面,给湖广的这几位藩王写亲笔信,将我的想法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配合,那就好。如果不理解,也不配合,让他们找我谈。你看这样行不行?”

朱瓒听了大喜,笑着说道“殿下能够出面,那实在是太好了。您这么做,相信诸位王爷能够给您面子。我们的工作也能好做一些。”

朱厚照告诫道“朱大人。你也不要高兴太早。这些人长期在湖广居住。根基很深,人脉很广,有着“山高皇帝远”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本宫的面子,有些人或许并不买账。先看看吧。”

朱瓒也知道朱厚照说的是实情。不过太子出马,起码还是有人会给面子的。

朱厚照说到做到。他当即就开始给诸位藩王写信。

内容就是自己打算在湖广开展各项改革。而这些改革就会涉及到王府的利益,以及人、田地等。希望能够给予配合,并且能够理解。

当然了。由于各个藩王的辈分不同,朱厚照的称呼也是不同的。

兴王是弘治皇帝的亲弟弟。那就是朱厚照的王叔了。

信件写好后,朱厚照就让钟虎安排人将这些信件送往各王府。

目前能做的,只能是给各王府打个招呼。至于效果如何,还得看情况。

朱瓒继续说道“殿下。眼下武昌府就有楚王。武昌府在湖广可以说是率先进行改革。如果没有楚王配合的话,改革的前景就很难预料。”

朱瓒的意思,朱厚照岂能听不出来。要想保证武昌府的改革,必须得到楚王的同意。

楚王一脉,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传下来的。

相传朱桢出生时,刚好攻克武昌的捷报传来,太祖大喜,曰“子长,以楚封之。”

后来,果然封其为楚王,就藩武昌。

从第一代楚王朱桢开始,楚王一脉就落户武昌,一代一代传下来。

到现在,已经传到第四代、第五任了,名叫朱均鈋。

如果算起来,竟然比朱厚照高了三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太爷辈的了。

从楚王和皇帝这两脉就能看出来,皇帝绝对是一个出力不讨好,劳心又劳力,挨骂命又短的职业。

可见,操心是会折寿的。

作为宗室长辈,又在武昌城,朱厚照从哪个角度,都得去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