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建文帝朱允炆一把好牌打得稀碎。
接下来,大家又陆陆续续提出了一些问题。朱厚照带领大家也都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朱厚照在江南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空前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富。这也是朱厚照有底气支援其他地区的资本。
要知道,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每个人都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到了实施阶段,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现有条件根本无法支持解决此事。
举个例子。一个府出现了灾情。这就需要进行赈灾。朝廷需要下拨粮食,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
可是如果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进行赈灾的话,那这个方案即便是再有道理,那也是无法实施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
所以,方案是一回事,而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
有了足够的物资和财富,朱厚照才敢于答应增援西北、云南,以及李东阳提出的推行宝钞和卫所换防两件事。
别的不说,边塞、京营和江南的军队换防一事。这三处卫所卫所调换过程中,军队在路途上消耗的粮食,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另外,武器装备、兵员补充、训练支出、欠饷补发等,那也是需要花钱的。
没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金钱,这件事情根本无法实施。
虽然大家都认为换防一事非常好,可是现实不允许这么做。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
朱厚照对于三人的请求,还有更深刻的想法,他并没有对众人提起。
朱厚照进行改革的是大明的江南地区,确切地说,是大明的中部及东南沿海。
而黔国公沐崑代表的是西南地区,重兵张安代表的是西北地区,李东阳则是代表了北方地区。
朱厚照对这三地的支持,其实也是将江南的各项改革推广到大明的全境。
只是三地的侧重点,以及改革的内容有所不同罢了。
不过朱厚照借机会利用大明江南集团入驻各地之际,可以带动各地进行改革。只是有主动改革和被动改革的区别。
主动改革就是当地的官员发现了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苗头,借鉴太子朱厚照在江南改革的经验,在本地进行改革。
被动改革则是由于阻碍了当地的发展,或者是当地各方势力,或者是朝廷发现了问题,逼迫当地衙门进行改革。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一种进步。因为这种改革对当地是非常有益的。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