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一点都不混蛋,甚至可以说是“圣明”。他在东昆仑庠跟着高人学艺十年,没白学。
夏桀上台以后,第一次朝会,在斟寻的夏邑显宫大室。
显宫是夏后的王宫的名称,大室是古代宫中最大的宫室,又称为“宣室”,相当于现在的大礼堂,也是古帝王的朝堂,平时在这里朝会群臣、发布诏令,也可以举行祭祀、宴会、接待来宾等等。
夏桀在大室正席上的玉斗榻上坐着,手里握着金槌。群臣就在两侧坐席上,按照品位等级列坐。
玉斗榻相当于王座,做成北斗形,镶以美玉,斗柄高跷,斗杓部分就是坐榻,上面铺着席,君主就坐在上面临朝。
根据古代传说,北斗为上帝之车,运于中央,临制四向,所以人间的君主的坐榻也设计成北斗的模样,装饰以美玉,称为“璇玑玉衡”,帝王坐在上面发布政令,《尚书·舜典》里说“舜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就是这个意思,是虞朝传下来的制度。
金槌则相当于西方帝王的权杖,那东西据说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夏后启铸造的,本来君后是持王斧,表示重权在握。夏后启觉得斧子不好拿,掉了容易砍伤脚面子,就铸造了这个金槌,实际上是青铜造的,上面嵌着金花和美玉,也叫“中杖”,象征王权。
夏桀看看下面来朝会的五六百个方国部族,拉着脸,皱着眉。
等所属方国的诸侯朝贺完毕,退出去了,夏桀从坐席上站起来,端着金槌,迈步往外走。
群臣见君上往外走,也都急忙站起来跟着,走出大殿。
夏桀头也不回,出了大殿往东,那里是鼎台,一座高台上建造着宏大的厦屋,里面安放着九鼎,也被称为“九鼎台”。
夏王朝的开国君主夏后启建立王朝之后,就命令大臣飞廉到四方山川去采集铜料,加上诸国进贡的,都运到昆吾国去统一冶炼,然后铸造了九口大鼎,一大八小,分别代表中央和八方,最大的一口龙文赤鼎代表夏后氏,居中,另外八口代表八方,按照方位围着龙文赤鼎排列在四周。
九鼎从夏代被当做权力的象征,夏亡后传到商,商亡后传到周,周亡后传到秦,“九鼎入秦”之后,就没了踪影,估计是让秦人毁掉了。
据说九鼎的很大,东周的颜率说“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那太夸张了,其实夏代的铸造技术根本铸造了不了那么大的鼎,就连殷商时期司母戊鼎(832公斤)那么大的都造不出来。九鼎中最大的龙文赤鼎秦武王与孟说一个人都能举动,说明不过二三百斤左右,根本没颜率说的那么巨大。
夏桀上了鼎台,就绕着九鼎慢慢地转圈,一个一个地抚摸。群臣都大气不敢出,跟在身后。
最后,夏桀在中间那口龙文赤鼎面前站住了,手抓着鼎耳,问相国关龙逢:“相国大人,予一人想问问,我们煌煌有夏,身居中央,以临八方,四海之内,皆我有夏之土,难道就管着这么几个方国?予一人听先考说过,我远祖黄帝之时有万国,我高祖大禹的时候‘置万国’,仅仅记录在案的就有六千多,称臣纳贡的有五千八百多个,现在来的这些,也就十分之一强,这是什么情况?”
关龙逢说:“君上,我有夏管制的四海之内,的确方国众多,说有一万个夸张点儿,可说有六七千个,还是靠谱的。问题是,自从我先王孔甲从西河迁都于斟寻,也就是从西夏迁徙到了东夏,西夏那里的数千方国已经难以节制,能节制的就是东夏的三千来个。可因为有些在山陬海澨,地处偏远,有些国族也不断迁徙,到了深山大泽之中,无法联系,还有些直接就不来称臣纳贡,故到了我先王孔甲之时,还能来的,也就一千七百多个方国。”
“一千七百多个?”夏桀用手里的金椎指指王宫大门:“那些来朝会的,最多六百出头1
“的确越来越少,”大尹皇图插话说:“君上,先王后发即位时,来朝贺的诸夷尚有一千二百三十多个,宾于王门,献其乐舞……”
“那这是怎么回事?”
“君上,其实这种情况,从先王孔甲的时候就开始了。”关龙逢说:“孔甲好田游,不修于德,武备废弛,德威不足,许多方国不肯来朝,国势日衰;至我先王后皋、后发,享国日浅,不及振作。有夏如果照此下去,恐怕就要难以为继了。复兴之希望,全在君上身上,君上勉之哉1
“勉之哉”就是要努力啊!
“哼!原来那些方国都是揍得轻了1夏桀冷笑了一声:“我为世子的时候,一直在东昆仑学艺,回来没多久,不了解情况。我只是想问问,我们的军队都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