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食堂里,姚远指点着餐台上长长的一溜布菲炉:“这个狮子头、红烧鸡腿、香酥鸭子未来都可以当做主打菜提供,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荤菜其实成本都比较便宜,用在营养餐里完全没问题,再配上点青菜豆腐之类的,可以用的品种很多,随意搭配一些就能做出来挺丰盛的一餐,就是看经营者用不用心了。”
然后又手一挥,指向周围的环境:“其实用餐环境也很重要,一样的食堂,随便摆上几棵绿色植物,感觉也会不一样。还有比如冬天给人家提供点热茶、夏天提供些绿豆汤,这些根本化不了两个钱,但是有和没有就是不一样。”
肖一鸣和刘能兴交换了一下眼神,肖一鸣重重的点点头,那个意思已经是很明确,有这样的厨房给供餐,每餐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这,这还能说什么呢?
姚远今天显得话有点多:“食堂其实可以做到很精致,可以给食客提供一种用餐享受。其实我小时候吃过一段时间的食堂,那个时候的食堂给我留下了特别美好的记忆,好像好多美食是通过食堂才有了第一次接触,到现在我还认为我吃过最好吃的红烧茄子,就是小时候在食堂吃到过的那种。”
刘能兴也感慨:“是啊,我们大学时食堂里有一道清蒸太阳肉,就是简单的蒸肉饼再打上一个鸡蛋,既好看又好吃,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道菜了。”
肖一鸣岁数比两个人都大,在他印象中的食堂显然跟那两位感觉不一样:“你们听说过这个口诀吗?‘沿边沉底、轻捞慢起’,这个口诀是说在食堂盛汤的时候的手法,尽量能多捞一些稠的、干货,之所以有这种口诀流传下来,那就是因为在食堂不用些技巧,根本就吃不饱!我上学时的物质供应还不是那么充足,去食堂打饭都是要靠抢的,手快了就有,手慢了就会吃不饱,那个时候盛饭也有讲究,第一碗饭一定要只盛一半,迅速吃完以后,赶紧再回去装第二碗,第二碗饭就要盛的满满的,再慢慢吃。这样每顿就能比别人多吃半碗饭。如果你第一碗盛的太多了,等你吃完再想添饭的时候,饭就已经都没有了。”
这就是代沟了吧?难怪这位校长就对食堂的伙食不重视,合着在他眼里的食堂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食堂如果想干好了,里面的学问一点都不少,不会比开一家餐厅来的容易,尤其是学校的食堂,在顾及口味的同时,还得主意营养的搭配,学生们都处在长身体的年纪,一个好的食堂主厨,同时还必须得是位营养师呢。”姚远就接着忽悠。
刘能兴停下了脚步,眼睛盯着姚远:“如果我把全镇除了‘清水中学’以外的两所小学,一个技校,还有另外一个中学一共将近五千名学生的午餐一并交给你,你有没有能力一起接下来?!”
五千人?!再加上清水中学那就是七千人的规模了?!
姚远瞬间有点懵,站在原地就不知该怎么表态......
......
胡长功,中心厨房生产经理。
肖建强,中心厨房厨师长。
现在又加上了一位余志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是新到岗的一位具有十几年以上厨房工作经验的副厨,这三个人组成了中心厨房的管理团队。
现在这三个人的小团队,再加上姚远、韩明两个人凑在一起正在开会。
肖建强和余志摩在厨艺和经验方面毫无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从来没有管理过这个样式的厨房。
预制食品方面还好说,简单十几个品种,生产制作起来就比较简单,肖建强从一开始就是负责八大碗的生产,在这个方面积累的经验已经有了一些。
余志摩是专业砧板出身,对于食材的处理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长处。
但是,面对每天七千多份学生餐,两个人都有些麻了爪,不知道如何下手。
而胡长功作为生产经理,对于这个每天七千份的订单就有点无感,这才哪到哪啊?既然叫做中心厨房,这就是一个生产车间,区区七千份的学生餐根本就没啥难度。
但是他有点不理解,为啥这位姚总必须要坚持用布菲炉、自助餐的形式来供餐?
分装成盒饭多好,简单又省事。
姚远叹口气:“我就再强调一遍吧,咱们这个厨房不追求产量,必须把出品味道排在第一位,预制食品别看只有简单的十几种菜式,但是每一样产品都是凝结了许多厨房前辈的心血,咱们可别因为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有些地方没做到位,就把人家这些心血给浪费了,到时候那些个名厨会跟着咱们一起丢脸,以后咱们再想在平城厨房里混都没法混了!学生餐也是这个道理,厨师好不容易制作出来的菜品,装进饭盒里,马上就没了卖相,而且也没了温度,所以咱们宁可费点劲,也得做成自助餐形式。中心厨房出品,通过保温车送达现场,现场要安排几位员工,布置自助餐台,同时负责给学生打饭,盯完整个开餐流程以后,再收队回来。”
胡长功点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我们一起来核计整个操作流程,把流程规范下来,好在是集中供餐,五个学校距离也不算太远,咱们的保温车也够用。”
一直在酒店里工作的余志摩对这个厨房的工作形式充满了好奇,当初招聘时,这位姚总特地解释过工作内容,当时心里还有点小小的失落,自己一个星级大厨,如今要沦落到去给人做盒饭?
现在知道了供餐的规模,心里不免有些小小的激动,难怪这家红旗公司敢应下那么高的工资和福利,每天能给这么多人供餐,对一位厨师来说也是让人兴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