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
天鲲娱乐和雅达利的嘴炮大战,打到顾骜结束博士生的第一个学期、回中国为止都打不完。
他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到这个方面。
在家用电子设备方面积累的商誉口碑,并不是能一朝一夕就变现的。
先把消费者脑海里那颗“天鲲娱乐就代表着用良心做娱乐产品”的种子种下去,潜伏酝酿个一年半载,再收割也不迟。
成功人士就是应该有延迟满足的耐性和远见,否则凭什么做成功人士。
嘴炮大战持续的同时,在洛杉矶,《终结者》的发行宣传工作,终于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发行商米拉麦克斯方面帮忙敲定的最后上映档期,是5月22日晚间,也就是儿童节之前的那个星期五晚上。这样正好在第一个周末的小爆发后,酝酿一下观影口碑和社会舆论,争取加上后面的六一档期一炮而红。
发行工作由哈维韦恩斯坦亲自全程操刀。
按照原本的行业惯例,如果是433分成,制片方花了800万拍电影,发行方怎么也得花个500万打广告、拉院线。
但因为本片的分成变成了523,米拉麦克斯服软了一个较低的价位,所以双方谈判后,顾骜也允许韦恩斯坦把实打实付给第三方的广告费开支,降低到300万美元。
这点钱能打的广告实在很有限。
米拉麦克斯方面精打细算,把300万美金大致均分成三部分,电视媒体花100万,电影和娱乐杂志花100万,最后普通报纸和广播电台加起来花100万。
最后在两家全国性的娱乐电视频道上,每天晚餐前、黄金档和午夜档各放20秒的片花和宣传广告,持续一个月。
还买了《电影评论》和《好莱坞周刊》等数家电影界知名刊物,打了一期周刊的封面彩页和一期封底彩页。
二十几家大小报纸、七八个娱乐电台和交通电台,都略有覆盖。
钱很少。不过哈维韦恩斯坦这人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他绝对是好莱坞历史上排名前三的顶级“节奏大师”,带节奏的功夫一流,蹭热度更是天生本能。虽然后世这人因为睡女人栽了点儿名声,但并不掩饰其能力的牛逼。
顾骜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脾气,从来不在乎合作伙伴的私德好不好,他只知道能力好、正事儿上有诚信,就要全力合作。
再说了,在好莱坞睡点女人其实不叫事儿,那么多女人都是自己为了红而送上来的,有什么无辜好装的。
后世哈维之所以栽,完全是他飘得有些没逼数,说话落下了把柄:站在《刑法》的层面,不管哪个国家,对和强制猥亵的主观定义里,有一条基本准则都是一样的,不分国家。
那就是“胁迫”是有可能犯法的,而“利诱”不要紧。至于“胁迫”的理由可以有哪些、什么条件算“胁迫”,很复杂,可以根据案情具体分析。
换言之,男人利用手上的权力和利益换女人给睡,在“威逼利诱”的时候,最好选择“利诱”型的措辞,别用“威逼”,那就绝对不会出事。
一个好莱坞发行商如果跟女人说“你给老子睡老子就帮你拿奥斯卡影后”那就绝对不是犯罪。可如果说“你不给老子睡就别想拿奥斯卡影后”就严重一些,有风险隐患。
同理职场上要说“睡了就给你升职加薪”,别说“不睡你就一辈子别想升职加薪”,前者要怪女方贪心,后者则是女方被逼无奈忍辱负重。
懂法的人时刻注意就好了,别飘。
扯得有些远,且回到电影发行上来。
在不能暴露“天鲲娱乐”的大股东是中国人、并且“天鲲娱乐”与《终结者》之间有千丝万缕投资关系的前提下,哈维绞尽脑汁各种打擦边球蹭热度。
还屡次炒作投资方的情怀和“以人为本”。
哈维甚至还不惜通过某些无法追溯的渠道,无中生有曝光了一些库卡机器人的竞争对手公司、在《终结者》拍摄过程中,希望制片方将“库卡”的商标LOGO加到片中的杀人流水线上。但是被制片方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这些东西当然是从头就根本不存在的,但架不住阴谋论的东西总是很有市场,容易被无脑的吃瓜群众接受。
稍稍一点小开支,就引动了一部“科技资本巨头打压以人为本艺术情怀”的狗血炒作大戏。
最后的结果,一言以蔽之,就是哈维花了300万美元广告费,就获取了翻倍还不止的实际媒体露脸篇幅,并且引起了小范围内的社会讨论。
这还没算导演和摄影师工会的站台带来的曝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