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孙738帝王明天改
朱允煐高坐龙椅,似乎是想要将文武百官的神情都看在眼里,似乎是想要琢磨出来他们的一些心思。
这应该算不上太难,当然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就需要看一个皇帝的眼力了。
朱允煐很清楚,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并不会轻松,说不定会有很多的事情发生,肯定会有一些文武百官的去抗争。
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一切都还是看看手腕吧,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看起来不只是一些文官不太乐意迁都,很多的武勋也都是不太乐意迁都的。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相对来说江南还是更加富庶一些的,北方就要苦寒一些了。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大家不想去一些苦寒的地方,这也是人之常情了。
再者就是大家也都明白,现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哪怕这几年有着一些趋势,北方人为官的数量是在增加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南方人当官的显然是更多的。
这些都是事实,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心里多少也是会觉得有点不得劲。
再现实一点的来说,文官也好、武将也罢,大部分人的家族资产等等也都是在南方。这要是去了北方,他们很难顾及到自己的家族资产了,这显然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了。
道理大家也都明白,皇帝明白这些事情,文武百官更加明白这些,毕竟这些事情也是牵涉着他们的自身利益,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此更加的关心和在意。
只是不管这些人有什么意见,现在看起来也是没办法让皇帝改变心意,那些都是不现实的事情。因为皇帝已经做出了决议,这件事情就已经是木已成舟的事情了。
茹瑺这个文官之首来到了武英殿,朱允煐就严肃说道,“爱卿,想来你也知道皇爷爷驾崩,宗室、百官,也都当守孝。若是有人行那无君无父之举,该当何罪?”
茹瑺悚然一惊,忙不迭的说道,“回陛下,朝廷自有法度,一应惩处当严厉。”
朱允煐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大伴,拿给茹卿看看吧。”
真以为锦衣卫和东厂是在吃素呢?这段时间他们可是在不断地监督着,但凡有一些京官饮酒作乐,基本上都是要被记录在桉的。
虽然不敢说所有人都被查了出来,但是这样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大多数也都是被查了出来。
这一切也都是他们咎由自取了,持身不正,管不住口腹之欲、控制不了女色之诱,大好前途一朝葬送,那也怨不得别人了,这只能是他们自己种的因、结的果。
不怪朱允煐这么严苛,除了他和老朱的感情深厚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朱允煐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强调法治、礼仪。如果开国之君丧期的时候,一些人都不当回事,那么这也说明了一些人对于朝廷的威严、法度根本不放在心上。
这不只是大明会强调的,历朝历代其实也都是一样,绝对无法容忍文武百官在皇帝丧期的时候饮酒作乐,这就是大不敬,这样的行为绝对是无法容忍的。
茹瑺看着名单,心里惊了一下,但是也算得上稍微的松了口气。
怎么说呢,虽然有着这么些人居然不尊礼法,这也是让他恼火。可是不幸中的万幸,并没有一些朝廷重臣卷入其中,这也算得上不幸中的万幸了。
看来能够居庙堂之高,这些人也都是心里有些分寸,也都明白爬到现在这个位置多么的不容易,知道在这样的时刻该有着一些分寸,没有闹出太过的事情。
这自然也就是好事情了,只要没有重臣卷入其中,那么一切也都是在可控范围之内,不需要担心引起太大的波澜。至于说一些中低层的官员,他们仕途毁于一旦,或者是要身陷囫囵,那也真的怪不得别人了。
不是茹瑺冷血,而是他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恼火,正常的儒家子弟都无法接受这些无君无父的行为。起码在明面上,大家是无法接受的,也是要严厉抨击的。
朱允煐就看着茹瑺,平静的说道,“既如此,这些事情还是爱卿先行处置,再报于朕。”
茹瑺自然领旨,但是他可不敢大意。虽然跟在陛下跟前也十多年了,自认为也是非常了解当今天子的性格。可是这么两年,他越来越感觉圣心难测。
面对皇帝的时候,茹瑺也越来越谨慎,他现在面对皇帝也必须要更加的小心、谨慎。踏踏实实的办好自己的事情,绝对不能在这些个时候犯下一些错误,尤其是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看到茹瑺似乎还要说些什么,朱允煐就直接开口,“爱卿先退下吧。”
满肚子话想要说的茹瑺这时候也只能告退了,虽说他想要向陛下禀报一些事情,但是也不能违逆圣意。或者也是陛下根本不给他任何开口的机会,只是等着在朝堂上在讨论一些事情。
如果皇帝真的有着这般心思,茹瑺也真的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甚至觉得这才是天子的性格。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节点,陛下这么做更是理所当然。
在茹瑺离开后,常茂也入宫了,朱允煐直接将一份折子扔给常茂,“看看,这就是世受皇恩的勋贵。皇爷爷的丧期,他们也敢饮酒作乐,也敢有大不敬之言行?!”
常茂心里一慌,他倒是可以保证开平王一脉肯定没有任何的问题,大家都是恪守本分。可是其他的一些武勋要是私下里饮酒,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总有一些人脑子不清醒。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就是因为出身武勋,或者也是自己比较纨绔,常茂更加清楚一些武勋的做法,更加清楚一些武勋要是纨绔起来是多么的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