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要诀》将疟疾与其他表现往来寒热的疾病作了鉴别。
《证治准绳·疟》对疟疾的易感性、免疫力及南北地域的差异,有所记载。
《景岳全书·疟疾》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并非痰、食引起。
《症因脉治·疟疾总论》对瘴疟的症状及病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将间二日而发之疟疾称为三日疟。《疟疾论》将三日疟称为三阴疟,指出其特点是患病时间较长,病情相对较轻,“无骤死之理”。
引起疟疾的病因是感受疟邪,在《内经》亦称为疟气。
疟邪具有的特点是:1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如《素问·疟论》说:疟气“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营气之所舍也”。《医门法律,疟疾论》说:“外邪得以人而疟之,每伏藏于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2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3盛虚更替。4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
感受疟邪之后,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卫气相集,人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内外皆热,以致壮热,头痛,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
因疟邪具有虚实更替的特性,疟气之浅深,其行之迟速,决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期,从而表现为病以时作的特点。
疟疾以间日一作者最为多见,正如《素问·疟论》所说:“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疟气深而行更迟者,则间二日而发,形成三阴疟,或称三日疟。”
雷邦听龙鼎说了这么一大堆,完全不知其所以然,再顺着龙鼎的眼光看去,欣然道:“那里就是宗门栽种药草的地方,咱们是不是要去带一点?”
龙鼎点点头,道:“当然是要去带的,希望有用吧!这里人杰地灵,药材自然也能事半功倍。如果你所说的属实的话,那里的锅具、柴火,甚至水都不能用。你看到的那些人的症状是什么?”
雷邦想了想,道:“就像你说的那样,寒战、高热、出汗,周期性发作,间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人。”
龙鼎颔首道:“没错,这倒是符合疟疾的症状。那,咱们先去跟师兄说一下吧!”
雷邦急不可耐的说:“现在是救人为主,哪里顾得上那么多啊。先去采药,然后去救人。先斩后奏!”
龙鼎是真的没想到雷邦还是这么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暗自感到好笑,果然是姓雷。
一边走一边说:“疟邪舍于营气,内搏五脏,横连募原,与卫气相集则病作,邪正交争,阴阳相移,阴盛阳虚则恶寒战栗,阳盛阴虚则壮热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汗出身冷,疟病暂休。复集则病复作。
根据证候之轻重,寒热的偏盛,正气之盛衰,疟疾分为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含热瘴、冷瘴)、劳疟、疟母等证型。
治疗以祛邪截疟为基本原则,热偏甚者结合清热保津,寒偏甚者结合辛温芳化;热瘴尚应清心开窍,冷瘴芳香开窍;劳疟结合补益气血。疟母治应软;坚散结,祛瘀化痰,除兼有疟疾发作者外,对疟母的治疗毋需使用截疟药。”
雷邦头也不回的说:“你这囊天戒可以囊括万物,咱们把所有的药材都带上,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管他什么正疟、温疟、寒疟的。”
龙鼎一怔,笑道:“你这话说的倒是好,行吧,咱们先去禀报师兄,然后再去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