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从明帝时期,河北道烽烟不断。后窦建德在河北建立政权,国号夏。”说到这里,萧首相小心翼翼的看了下杨正,看到杨正面无表情之后,便接着说了下去。
“窦建德此人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在叛贼首领高士达战死后,却能成为首领,拥军十万人。在执政期间,能够礼遇士人,善待士卒。更是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业也比较发达,百姓过的也很好,都纷纷感慨其仁义。”
杨正对于窦建德也有些了解,毕竟也是隋末的枭雄之一。
而且窦建德也是属于官逼民反,因为性格比较好,和一些义军首领也认识,所以义军劫掠的时候,绕过了窦建德的家乡。
当地官府便认为窦建德和义军有勾结,所以下令抓捕窦建德。窦建德提前得到消息,逃脱了,但是全家老小都被抓起来,然后处死了。
这样的仇恨,谁也忍不了。于是便募集了二百人,带着他们,加入了高士达麾下。
之后一路起起伏伏,在高士达死后,成为了领袖。
成为领袖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给高士达和其余战死的人收尸,稳定了军心。毕竟当时隋军还没有撤退,收尸有很大的风险的。
在攻占了地盘之后,也不是只知道烧杀劫掠,屠杀士族。而是将士族官员,奉为上宾,加上善待百姓,逐渐获得了百姓和士族的支持。
到这里,窦建德已经和别的起义军区分开来了,从流匪中脱离出来。
到高峰的时候,更是占据了这个河北。也是就后世的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后面瓦岗战败,李密投靠了关中,希望获得支持。无果后,想要逃离,然后被杀。
窦建德也是趁机占了很多地盘,成为仅此与关中地区的第二大割据势力。
后面窦建德也算为杨广报仇了,杀了宇文化及和其他的奸臣。
然后在草原索要萧皇后和杨政道的时候,派人护送他们去了草原。
整体也算是对杨正有些恩情,从哪个方面说,杨正也不能说窦建德的坏话。
“不过后来救援洛阳王世充的时候,在虎牢关被中原皇帝击败,送到长安后,被处死。在窦建德被处死后,他的部下刘黑闼等人,害怕被秋后算账,于是再次造反。几个月便席卷了整个河北地区。”
“后面刘黑闼战败,逃亡了突厥,获得支持后再次进入了河北,仅用半年时间,再次占领整个河北。后被诸葛德威所杀。”
“但是几次战争,因为窦建德得民心,所以百姓士族都比较支持。所以中原现在的皇帝也在河北地区进行了屠杀,可以说是十室九空。每个村子剩下的,基本都是寡妇或者小孩,壮丁都没多少。”
“河北道的民心,不在他们的朝廷,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是加紧宣传移民政策,必然会有很多怨恨中原朝廷的百姓投奔草原。”
“现在也有很多流民就是来自河北的,可以把他们派遣回去,进行宣传。”
萧首相说完后,一脸期盼的看着陛下。
对于萧首相说的,杨正还是了解一些的。
每次改朝换代都是流民点火,士族唱戏,然后豪门集团获得政权。
从魏晋开始,中国便进入了豪门士族集团的巅峰期,门阀士族掌控天下,形成了地域性的极大门阀集团。
比如关陇集团,河东士族集团,关东集团,江南集团,包括河北士族集团。
河北士族起源于东魏和北齐,有高、李、赵、卢、崔、郑几大豪门,不过关陇集团胜利之后,河北集团便开始下滑。到了隋朝时候,已经开始依附于关陇集团。
大的豪门势力下滑,中小世家便开始了活跃。
在中原杀了窦建德之后,河北集团和关陇集团之间的矛盾便进一步的加深,刘黑闼短短几个月便占领了河北,与河北世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杨正也想不明白,中原为什么要杀了窦建德,毕竟窦建德在河北有很大的威望,而且窦建德俘虏的中原大将,李神通,李勣,同安公主等人,都是善待有加的,而且都是最后放他们离去了。
也许中原皇帝那个时候,就是故意而为之的吧。也许是为了绝了河北集团的希望,让他们彻底的臣服。
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机会,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更何况,世家的代言人太子,也在玄武门被杀了,整个中原怨恨关陇集团,怨恨中原皇室的人太多了。
看来,有因必有果啊,后面的安史之乱,河北集团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气,后面更是支持节度使,形成一定程度的独立。
也是,没有世家支持的话,节度使也不可能在地方割据,毕竟哪怕中原给了他们收取赋税的权利,那些节度使们也需要各级官吏来进行管理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