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快速的将几个包子吃完,还没来得及说话,老爷子又塞了一个包裹给他。
“院试要考三天,你备的干粮太差了,少年要多吃,我给你换过了一些,你拿着考场里吃吧。”朱棣开口道。
朱辰微微一愣,打开那个包裹,里面全部是肉干。
朱辰抬起头,想谢谢老爷子,谁想到老爷子已经走远了。
朱辰心中一暖,快步追了上去。
爷俩的脚步都不慢,很快就到了考场处,此时考生正在陆续进场。
人山人海的考生,排队到了极后面,朱棣望着这么多的考生,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大明的考生现在越来越多了。”
“是啊,据说这次光应天府报名的,就有几万人。”朱辰也是听别人说的。
朱棣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也不愿意等,可现在排得这么长的队伍,他非但没有不耐烦,反而还带着笑。
他并非只是马上皇帝,他知道文官的重要性,所以也很重视这些学子。
明朝,应该也算得上是最重视读书人的朝代了。
只要通过院试,考上了秀才,就可以见知县而不跪,还可以免除税务,由此可见明朝有多重视读书人。
“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朱棣询问道。
要说别的,朱辰能滔滔而言,可问起这个,朱辰只能报以苦笑“老爷子,实话告诉你吧,难说。”
也就是说,没有信心咯?
朱棣眉头微皱,又很快舒展“没事,好好考,去吧。”
快轮到朱辰了,朱辰笑着点头,然后快速的进入考场。
朱棣站在考场外,望着朱辰进去的身影,心中不由陡然感慨万千。
“瞻基啊,你要好好加油,不要被这些文官给看轻了。”
“爷爷这前半辈子没读过书,只会舞刀弄棒,所以总是被文官驳斥,和我对着干,哪怕后面学习了,学问再高,文官们也还是不待见朕,他们倒是讲究根正苗红,半路出家的读书人,他们还不要。”
“你好好考,爷爷支持你。”
“若是文官不待见你,只有武将支持你,这朝堂终究坐得还是难受啊。”
永乐大帝吃过这样的苦,他并非想当甩手掌柜,只是他一提出什么建议,这些文官就驳斥他,和他对着干,导致永乐大帝干脆不管了。
倒是太子爷,和文官们很融洽啊。
怀揣着对太孙的希望,朱棣转身回去了,院试要考三天,三天后老爷子再来。
……
与此同时,汉王府内。
富丽堂皇的汉王府,就比东宫差点,甚至都快赶上东宫了。
此时,大堂上,有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正在给朱高煦磕头。
脑袋磕得很重,那个书生沉声道“王爷,您放心,我一定会拿下案首的位置!”
案首,便是院试的第一名,秀才中的第一名。
这个书生名叫刘科,乃是汉王资助的学子,并非是汉王爷好心,而是汉王早就想好了,要让自己的人渗透到文官阵营里去。
而且,汉王现在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
“记住本王的话,只要你能考上案首,作为榜首,我就能保送你去户部学习,到了那时候,你就可以查阅户部档案,帮到本王了。”
“永乐六年,太子爷为了给扬州百姓赈灾,贪污了一百万银两,这事儿是他私自赈灾的,皇爷不清楚,不过要是被皇爷给知道了,太子爷得吃不了兜着走,他必定被废。”
“可惜我进不去户部,拿不到账本证据,你得帮我。”
汉王盯着这个读书人,脸上带着笑容。
这件事也是他刚查出来的,只是苦于没有证据,要是有的话,他可以直接检举太子爷瞒着皇爷赈灾,是在收买民心,企图造反!
到那时候,太子必定倒台。
刘科将汉王爷的话全部牢牢记在脑海里,郑重道“明白了!”
“明白了就去吧,走后门,别让人发现。”朱高煦咧嘴一笑。
刘科连忙拱手退下,从汉王府后门出去,快步赶往考场。
朱高煦则咧嘴一笑“老大,你说你傻不傻呢?竟敢瞒着老爷子私自给扬州的百姓赈灾,还赈灾了一百万两,你这不是自己找死么?那些百姓比自己的储君之位还重要?真是脑子进了水。”
“也对,老大脑满肥肠的,可不就是猪脑子?哈哈哈。”<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