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话锋一转,又道,“江南东道,玄应军外加各州州军一道儿,有八万者众。你可知晓,其他州的军队都没有特别的名字,为何偏生江南有个玄应军?”
段怡点了点头,“我听祈先生说过。这各道兵力,为京都所限。根据是否有外敌,是否多山匪,地方的财政税收能够养得起多少人等诸多因素不同,差距甚大。”
“但是这限制,也不过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节度使,都养有私兵,早年御史台还因为这种事,时常上折子请陛下削藩。”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天子式微,法不责众,京城有心无力,想管也管不了,渐渐地便无人再提了。”
“玄应军,乃是第一个天子被迫认可的节度使私军。”
崔子更给了段怡一个赞赏的眼神,“世人皆认为我父亲乃是陛下宠臣,所以才特许他组建了玄应军。但其实,天子怎么会乐意藩王手握重兵?”
“这事情,说起来还同我有些关系。你知道的,我是庶子。”
“我母亲,其实并非传说中的小门小户的女儿。而是同我父亲,一早就定下了婚约。在成亲之前,母亲突逢变故。”
“父亲以为她已经亡故了,回到江南之后,便按照祖父祖母的意思,娶了江南本地名门望族的女儿为妻,生了我大哥。”
段怡听着,来了精神。
“后来你父亲发现你母亲没有死,于是便纳了你母亲进门,然后生下了你。”
崔子更点了点头,“大夫人强势,几次三番的要杀我。父亲虽然尽力想要护着我,但还是那句话,哪里都不是铁板一块,便是一道之主,亦是并不能够随心所欲。”
“我十岁那一年,终于叫大夫人寻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长剑刺穿了我的胸口,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了。父亲大骇,待我好了之后,便给了我一支军队。”
“朝廷只要有叛乱,他便上表让我领军去平叛,一来给我攒军功,强龙不压地头蛇,大夫人家中在江南能顶半边天,他日我若是在江南无立锥之地,还能够凭借军功,去京城里谋个差事。”
“二来我不在江南,也能避免兄弟阋墙的惨剧。”
崔子更说着,嘲讽地笑了笑,“不过,他却是失望了。”
段怡听着,若有所思,“因为你次次都赢,这支军队打出了名堂来,便像是滚雪球一样,人越来越多。你为了区分,所以给这支军队,取名叫做玄应军。”
“没有错。我平叛功劳越来越大,玄应军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朝廷也好,大夫人也罢,再想要裁军,就不是容易之事了。”
“世人不知道其中之事,只当江南东道的驻军,别称玄应军。”
段怡皱了皱眉头,“那按说玄应军乃是你一手组建,应当听令于你。玄应军骁勇善战,比躺着吃饷银的州军应该强上百倍。可为何,你还叫你哥哥,拿走了江南东道?”
“又是为何,根本就没有传来什么江南东道内战的风声?玄应军哪里去了?”
跟着崔子更去剑南道的,不过一二百人。
其他人呢?
当年崔子更被赶出江南东道,又是怎么回事?还有弑父之罪又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