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梳理(四)(2 / 2)

宰执天下 cuslaa 1764 字 2022-09-25

韩冈神色淡淡,“哪来的钱修?朝廷可没钱贴补。”

韩冈和章惇联袂而至,顿时就让厅中人有了一种诡谲的感觉。

议政能看到机密内参,而都堂宰辅能看到绝密文件,但最高一级的机密,并不局限在宰辅们手中的绝密文件里,那些只掌握在章惇和韩冈两人手中。

是达成了什么协议,还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从张璪开始,每一位与会的宰辅和暂时列席的议政,都有相同的想法。与会者全数到齐,各自落座之后,会议厅中的气氛就不免带着一丝诡异。

“外面的事,本来我和玉昆都想着先放一放,等河北河东的消息来了,想来就会散了,没想到越闹越大了。”

这是章惇这两三天来,第一次在正式会议上主动提起外面的学生。

与会者们的精神都集中了起来,从章惇的开场白中,已经可以听出都堂首相准备对这一起事件定性。

只有确定了事件性质,才能确定应对的手段。

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是出于义愤还是包藏祸心,是被人蛊惑还是谋图不轨,这些是必须要都堂来进行确定的。

章惇和韩冈之前都对此保持沉默,故而才让人无所适从。

“整件事的缘起,明面上是因为河东之败,实则是有心怀叵测之辈图谋不轨。”

而现在,章惇终于要定他们的罪名了。

那韩冈呢?他会怎么说。

与会者在聆听章惇发言的同时,都开始关注起韩冈的反应。

韩冈则紧接着章惇的话语。

“其人虽口称为国,然其所言种种,实乱官军之心,有助于北虏。”

两位宰相明显的达成了共识。

“今天,”章惇举起了一张纸条,“就是刚才,是石豫送来的,是那群忧国忧民的学生们的要求。”

章惇的声音中带着点讽刺,略低头,念着纸条上的内容,“要严惩败军,要查办败将,要更换河东和河北守臣,要宰相、枢密引咎辞位。”

章惇念一句,厅中宰辅们的脸色就冷上一分,那群学生,简直发了癔症,几天来没看到都堂对他们动手,就得意忘形了。

章惇抬头,冷冷一笑,“幸好还没有要皇帝亲政。”

“不知天高地厚。”沈括板着脸。

“当严惩不贷。”曾孝宽板着脸。

“为首者当诛。”吕嘉问同样板着脸。

章惇没搭理他们,又低头念到,“还有要国子监中严禁教授气学,维系新学道统不改。”

好些人偷眼去看韩冈,只能看见一张风轻云淡的脸。

“另有声称上舍人数太少,每年上舍进士太少,要求国子监增加上舍生名额,朝廷增加上舍进士名额,以及贡举名额。”

张璪一顿拐杖,怒道,“分给国子监的贡举名额都快有开封府的三分之一了,能当一路之地,还敢说不够多?贪得无厌!”

章惇将纸条一折,“说起来各地的贡举名额的确该动一动了。礼部试的人数上一科已有七千人,举人的增加速度需要慢一点了。”

如今跟过去不一样了。举人的身份现在是终身制,而不是只能用上一届。这样一来,能够上京赶考的贡生数量就要比以前多得多。尽管朝廷又多有规定,对往届举人加以限制,比如每年的学政考核,但终究还是多得太多。

不过眼下在会上提起来,却是不合时宜。只是没人觉得章惇是凑巧提到,自然是有其用心。

韩冈再一次成为视线集中的中心,只见他摇摇头,“西北、西南的进士人数本少,减少举人数量不利当地教化。”

“西北拔贡比例不低了。”章惇道。

韩冈道,“西北文风不盛,不如此不足以勉励西人向学之心。”

章惇摇头道,“江南诸路对此抱怨得可不少。”

过去贡生的名额,礼部试过不了那就是过不了。西北十选一、二十选一又如何,江南百里挑一,福建两百取一,争夺一个贡生名额的确激烈,可到了礼部试上,西北贡生根本不是江南才子、福建才子的对手。

即使拔贡的比例比西北低了十倍,江南诸路也没人会觉得不公平,中进士的数量比西北要高十倍呢。

可如今西北拔贡比例那么高,随便一个秀才努力几年就能成举人,这就让江南诸路的读书人看不顺眼了。

韩冈则稳稳的站在西北一方,“怨言如谤言,总是堵不住的,不如放开来,反正也没什么用。”

宰相的争论,其余辅臣们没人敢参与,只能旁听。

听到章惇和韩冈争辩的焦点,张璪不耐烦的说,“那就支援西北西南的边州好了。从荆湖北路、江南东路以及两浙路调拨一部分名额,还有开封……”

吕嘉问立刻道,“京师于天下,譬如首脑于人。首脑亡则人亡,京师乱则天下乱,万万不可削减开封原有的举人数量。”

“主体是湖北、江东、两浙,开封既然不能动就不动好了。”张璪中气十足的提议。各家子弟都在京师,开封名额不动,其他人都无意出面阻止。

“国子监呢?”有人问道。

外面都是国子监学生,尽给都堂添乱,理应削减以作惩罚,但其中多是官宦家的子弟,不能做得太过,张璪忙将权柄地还给章、韩,“两位相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