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一章 投资新基金(1 / 2)

“钟先生,你好,欢迎你来到纽约。能得到你的青睐是我莫大的荣幸,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说话的人五十岁左右,中等身材,长相稀松平常,稍微有点亮点的恐怕就是那高高的发际线,几乎延伸到了头顶,这也将他宽大铮亮的额头尽数展现了出来。不过钟石注意的并不是这些,眼前的这位还不怎么出名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眉头微蹙、双唇紧闭是他最常见的表情,但钟石所注意到的是,从那副厚厚的眼镜片背后,流露出的是一种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这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当他认定自己对市场的看法是正确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会坚持下去,即便自己的基金日积月累地在亏损。钟石在心中暗暗感叹道。

约翰.保尔森,是这个人的名字。这个日后被华尔街称为“赚钱之神”的基金经理此时正在向钟石行绅士礼,完全是一副卑躬讨好的模样。

而在姿态放得很低的保尔森看来,自己对面这个刚年满三十岁的家伙才是真正的传奇:据传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涉足金融市场,曾经在87年全球股灾时候做空标普大赚一笔,随后参与到了92欧洲货币危机、94全球债券市场危机、96伦敦铜狙击、97亚洲金融风暴等数次震动市场的交易当中,而且全部成为获胜的一方。而最让保尔森感到惊讶的是。在98年国际游资尽全力进攻香港资本市场的时候,竟然是眼前的这个人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各路豪杰打了个落花流水。

单凭着这个履历,就足以让保尔森对钟石顶礼膜拜。而现在自己所筹集的新基金竟然得到了这样一位顶级大佬的青睐,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种天大的荣幸。

保尔森很想知道,眼前的这位投资者最后是如何处理那些据说占到整个市场5%的股份,但他很识趣地没有开这个口,因为他很清楚,今天他是接受询问的一方,而不是发出询问的一方。

他不知道的是。在2000年港股达到18397点附近时,钟石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抛售掉之前持有的股票。在科技股泡沫崩溃之前全部出空,除去这几年所得的分红派息之外,钟石原本投入到港股市场的150亿美元足足变成了400亿美元之多。这笔交易成为钟石交易历史上最赚钱的一笔交易,没有之一。

此时距离98年已经整整过去了八年。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相对应的金融市场也是如此。

自从进入新世纪之后,各国的央行在利率工具部分失效的情况下,开始使用量化宽松政策,这也使得整个世界进入了“大货币时代”。

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指央行在利率极低(接近于0)的情况下,通过购买中长期的国债来增加市场的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以刺激经济的操作方式。和公开市场操作不同的是。央行在实施量化宽松时的标的是中长期利率,金额更为庞大,持续周期更长。因此效果也更为明显。

这种政策最先出现在日本市场,由于日本市场出现“流动性陷阱”,即通过降低利率水平来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手段失败之后,再怎么样降低利率也不能改变经济低迷甚至是紧缩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改变长期利率来降低实际利率,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简单的来说。就是由于市场不景气,虽然短期内市场上的流动性很足。但是人们为了谨慎起见还是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是把这部分的流动性释放到经济的运行当中,所以市场的实际利率是正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央行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的方式,使得长期利率也下降,借此可以打消人们的顾虑,将流动性释放到市场上。

当中长期的利率水平下降时,资金就完全没有必要停留在中长期国债当中,所以他们会将目标转向收益率更高的地方,比如说投资实体经济,这样正如了各国央行的所愿。

这就是所谓的“大货币时代”,其本质就是增发货币,而随着市场上流动性的增加,从某个角度来说,通胀就不可避免。当然,这些在政策实施之初就已经被考虑进去,所以当这些流动性被注入到市场之后,整个社会的财富就如同吹气球一样的膨胀起来。

先前很罕见的资金管理规模达到数十亿、上百亿的对冲基金,在这几年如同雨后春笋般地接连冒出来。索罗斯等人虽然还是声名赫赫,但已经不再是市场的主宰。而像国债、股票、期货等市场,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交易规模比比皆是,其中任何一个市场容纳下几十支对冲基金都没有问题。而整个世界也不再是对冲基金主宰的世界,全球宏观策略对冲基金好像一夜之间走到了末日。

而随着金融市场的膨胀,各种稀奇古怪的交易工具和方式也接二连三地被发明了出来,更多的资源和品种被制造成新的标的,投放到市场上供人选择,如天然气、页岩油甚至是二氧化碳。不过这些都还算好,好歹还是有实体的东西充当标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更为光怪陆离的东西也接连冒了出来,例如说积极参与到市场当中的保险行业,就提出了信用交易的概念,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

总之,一切能够赚钱的东西,都可以被证券化。

而今天这一切的成因。就是钟石当年的那篇论文《高斯联接相依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