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就是创造力。
随着吃年夜饭的游客到来,为了满足游客需求,村里的渔家乐想方设法做好吃的好喝的,还有人酿起了米酒,随后敖沐阳早上就喝上了醪糟粥。
米酒不是红洋特色,或者说他们渔家并没有酿造米酒的传统,一般都是高粱酒和苞谷酒。
能种稻子的水田太少,渔家种点稻子都是做食物的,偶尔攒一些到了过年才会做米糕。
不过这没什么,游客哪知道渔村都有什么传统?反正渔家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只要有特色就行。
正是如此,各个渔家乐就纷纷自制一些特色饮食,酿米酒还没什么,有人家里自己炸臭豆腐,还有人家做杀猪菜……
除了独门独户的渔家乐做各种食物,村委也组织有活动,半山腰的小学旁边有一座祠堂,今年又给启用了。
红洋多数渔村都有祠堂,不过跟年糕习俗一样,随着人们宗族观念的减弱,祠堂早就被弃用了,族谱也做了细分,该是谁家给了谁家。
这习俗的改变是从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年代开始的,那会人们热切的要求破四旧,族谱要是不进行细分交给所属人家去保存,早就被一起烧掉了。
祠堂那会也被砸过,其实以前龙头村和周围一些村子可重视祠堂了,就像一个地方最雄伟辉煌的建筑是政府大楼一样,村里最好的建筑就是祠堂。
龙头村小学就是用祠堂做主体建起来的,不过经过几代拆建,如今已经彻底没有了祠堂的痕迹。
很多城市里来的游客不明所以,他们认为渔村该有祠堂,到了过年村里人会聚在一起供奉先祖,于是敖沐阳就顺应游客的心思,把祠堂重新给启用了。
还好当初建小学占用的是祠堂主体,还有个偏殿保留着。
相比几十年前,此时的偏殿不像样子了,风吹日晒、猫狗撒尿,小学之所以一直没用这屋子,就是因为它太烂了。
修码头那会,敖沐阳就让柳三阳安排人去重新收拾了一下,简单的修修补补就行,然后他找人打扫干净,这就是祠堂了。
腊月二十七,渔家还有个谢年大典,这个也是祭祖大典。
这谢年是渔家民间最隆重的庆典之一,年后还有个开海庆典,谢年是渔民们谢天地神明、谢龙王海神保佑一年来的收获,开海庆典则是祈求未来一年风调雨顺。
随着祠堂文化的没落,谢年大典也没了,因为这得要全村来组织来开展。开海庆典之所以能保持,是因为过完年各渔家开船出海的时间能凑起来,正好一起放个鞭炮举行个典礼,算是一项连带活动。
敖沐阳今年就把这庆典给组织起来了,倒是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全村百姓按照辈分来排队磕头,他只是重新把祠堂给收拾出来,把贡品摆上。
二十七早上,他跟敖大国、敖志明、敖志盛还有敖志义等人就聚集在祠堂偏殿,指挥村里的妇女和汉子摆放贡品。
敖志义叼着一根烟在旁边嘀咕:“在偏殿谢神敬祖宗?还不如不搞呢,这不是侮辱祖宗吗?”
敖沐阳道:“二爷爷,你看这哪里还像是偏殿吗?”
房子毕竟荒废已久,不是那么回事了,屋顶可以用红瓦蓝瓦给补上,可摇摇欲坠的墙壁却是没法修补。
敖沐阳想了个法子,他没管外面,只是给墙壁里面贴上了纸画,画上绘制的都是神灵鬼怪、灵兽仙禽之类,把墙壁贴满后,倒也有几分神神秘秘的味道。
敖志义扫了两眼,不满的说道:“这是瞎折腾,哪有偏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