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营造一个大的藏书楼,思路固然好,也比推动任何一项触动利益的改革要简单容易。
不过真的要做好,却也没那么简单。
朱厚照只是提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可正如工部尚书曾鉴所说,这种事情既然有京城规划司存在,那么首先就需要和其一起商议论处。
而且这可不是农村盖土楼,不能够今天想一下,明天就招上上百个工人动工干活,从选址到建设,其中有很多考虑。涉及几十万两银子的事情,至少也需要一个具体而细化的方案。
至于宋衡与张池,近段时间一直在拆解京师南城集中蜗居的问题,忽然间工部和礼部找上门说有藏书楼计划,他们也不由心生兴奋。
皇帝陛下志向远大,英断圣明,能有心想到这样一个事情,如何不令他们感到欣喜?
“……不过藏书楼,却并不适合修筑一个整体性建筑。”
这是京城规划司宋衡和张池进来做事的体会。
“朝廷迁居京师南城,其中一个考虑便是那样集中的居住,房屋又都是木制结构,一旦走水,后果便不堪设想。”
其实类似的建筑就是皇宫。
紫禁城也都是木制结果,所以为了防火也是下了大力气的,各种救火措施都要完备。
宋衡的意思也简单,“人怕火,书也怕。”
曾鉴和林瀚听了不由点头。
“各种珍贵书籍一旦毁于火海,我们这些人谁不痛心?”
张池建议道“陛下不同于一般的帝王,藏书楼的计划也是绝佳,但形式却也可以稍微改一改。”
“如何改?”
“改一个字,由楼改为园。”
藏书园。
宋衡与他有些默契了,一点就通,“张兄的意思,便是不要将所有书籍聚集存放,而是规划一处园子,在其中修筑几个或十几个小一点的藏书楼。”
当然,防火手段必然也上。而一旦有什么意外,藏书园的形式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曾鉴和林瀚两位尚书也觉得好,但是一时难以决断。
毕竟皇帝当初说的是超大型建筑。
没办法,那就只能到宫里请圣上裁断。
而朱厚照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心里又想到另外一茬。
便是这些相对老迈的官员如曾、林之流,其思路确实是不如年轻的少府官员活跃。
天下许多事,不是每一件事都得他皇帝一一过问。
如果什么都要管,那他妈还管个屁。
不然要下面的人做什么?
宋、张则有这种思维,他们会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其实也应当这样,执行层面的人更加了解过程中的细节,他们提出来的东西往往更加具有操作性,也更加合理。
而朱厚照又不是真的神人,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若是园子,西城区怕是要放不下吧?”
“正是如此。”张池禀报说“所以,微臣在想是不是放在南城?南城的穷苦百姓也多。”
这一句话分外打动朱厚照。
既然这东西是为了方便更多的平民百姓,自然就是要离他们近。
“曾尚书、林尚书,你们可有异议?”
他们两位本就思考不深,这个时候自然也说不出什么。
朱厚照其实也预料到时这样,问一句算是尊重。
随后又讲“若无意见,那便如此。这件事,也由张副司总办,工部和礼部派一侍郎随往,再有什么问题也如今日一样递条子进来即可。”
“是。”
众人称是,
但是各自的心思却不简单。
皇帝原本是将这件事交给工部和礼部来办。
但转了一圈又到了京城规划司副司正张池的手上。
这令曾、林二人有些叹气。
其实朱厚照也没办法,他不是一定就要把老人家排除在外,他是想交给他们……可这表现总归是差了一大截。
似今天张池提的问题,其实第一次当着皇帝的面的时候就可以解决的。何必又要兜这个圈子。
而张池一方面是有些兴奋,一方面也是有些惶恐。
兴奋是因为他与宋衡一样接到了一项特别任务,他的名字更是通过京城规划司进入了皇帝视线,以后只会是更多的差事,做得好青云直上自然不是问题。
当然做不好,那就自己认命,谁也别怪。
惶恐则是因为曾鉴和林瀚毕竟还是一部尚书。
他本想去说点好听的话。